浑朴自然 润厚沉潜 ——李同先生书法管窥
时间:2019-11-19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成功美术馆馆藏李同书法作品
中国书画有一种功力在里边,像中国功夫一样在于勤勉,是通过积淀磨砺,经年累月不息不敝的实践,才能达到登堂入室段位的;执笔临篇方得笔从墨顺奔腾流走。比如说功夫到了,一个墨点是高山坠石,一个横出是千里阵云;所以中国书画里的学问如渊似海,深不可测;书画家都有股子蓬勃阳刚的力量。居于书画重镇天津的书法家李同先生,就是一位既有文质彬彬、谦谦君子之风的仁人庄士,同时也是一位师承大家蕴刚于柔、藏阳于阴的书坛高手。
李同先生草书《墨池记》,通过先贤的弘文妙笔,展示了书法的笔墨精神。作品起笔行云流水,而后川流不息,跌宕起伏,进而一支笔、一碟墨、一碗水、一张宣纸,简简单单的材料把文章意趣和书法情趣表现出来;笔墨是中国书法的核心。笔不仅指毛笔这个工具,更是指线,线中见笔,没有墨又不见笔,但是墨分五彩。笔就是表达情感最重要的一件工具。在章法上按原文分段,布局潇洒有致。首段收尾悠然而细长,“临川之城东”刚强而顿挫,第三段开始的枯笔,为整幅作品增加了跳跃性,借鉴章草笔意、标草结字增加了作品技法上融合多样性的难度,赋予了笔墨新精神。可谓:“一波三折,丰饶多姿。”

成功美术馆馆藏李同书法作品
书法反映的是书法家的人品、修养、情志、胸怀、才华、气质。当然这种反映又是极为复杂而曲折的,不能直接等量同观,在评价时,要有时代文化风尚、传统价值标准等诸多因素的介入,特别是还要提升到审美层面上去研究,尤其不宜作必然式的僵化理解。李同先生另一幅草书《王维诗》,可以说是一气呵成、两次蘸墨完成的性情之作。“空山”浓墨重彩故作右倾,“新”与上相连,收笔左倾,上下呼应,摇曳生姿;后一行几乎飞白成字,让人对书家的心手双畅,感佩不已。

成功美术馆馆藏李同书法作品
书法是书法家的“心电图”。因此,古人讲人品高气韵才可能高。人品俗,书品也难免俗病。我不能说李同先生的艺术已经炉火纯青,进入完美至善之境。但是,我每每能从他的作品中隐隐约约看到他这个人,他是真诚于内,神动于外的,他的书品与他的人品相一致——可说是“书如其人”。王维的《渭城曲》写过的书家数不胜数,《东坡书论二则》也算常规题材,李同先生这两幅行草作品在规定动作外,均在后面以落款小字完美收官,算是:“意趣别开,自有心裁。”草书《东坡书论》行笔恣肆,墨气淋漓;如彩练当空呈无穷竭之态,是为笔酣墨畅,若滔滔然不绝如缕,落笔又题楷书姿态万千。

成功美术馆馆藏李同书法作品
容纳、吸取,取长补短,是一个艺术家艺术个性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李同先生的作品,尊重传统而超越传统,有自己的艺术面貌。其法可循,超然于象,是一种直接和情感相关联的心源图式,寓意朦胧而又含蓄。迷人的氤氲飘逸,或虚实相生,或左右互补,或墨色相濡;以情趣为契机,浑朴自然,润厚沉潜。

成功美术馆馆藏李同书法作品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