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所体现的艺术方向
时间:2019-12-28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长期以来,我一直认为中国画的造型意义在图像时代没有太大的价值。如果一幅国画想要表达社会问题,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来表达。如果不得不直接使用水墨,主要原因是它直接延续了中国古代绘画的一些形象因素,并借助习惯图案进行创作。同样的社会现实问题,如果采用油画和摄影的方式,可以得到更充分的表达,同时也可以含蓄地延续中国的审美传统。这样,模仿古代中国画的风格越明显,表达社会现实的艺术感染力就越不值得称道。
一位年轻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经历,并质疑艺术家是否有意识地用墨水来营造幻觉?从远处看,中国画的构图、笔法、色彩给我一种“看文人画”的“心理预设”。我首先要注意那些山脉和河流的图像。我认为这是一个传统的景观,平静而开放。但是当我走近这幅画的时候,在青山碧水之间隐藏着一些现代的影像,还有大量的废墟,这让人产生了不安的情绪影像。在一幅画中,“时间”因此变得复杂。它结合了古代山川的意象,指向过去,其中隐藏的废墟指向现在,标题和结构指向他创造的未来想象。我们能不能说只有运用油墨的技巧,才会造成这些时间重叠的幻觉呢?
的确,面对侯的作品,我的观点受到了自己的质疑。的确,如果不是因为水墨山水的心理预设,导致了侯绘画中现代社会批判的细节、环境的焦虑和价值的迷茫,那么无论如何也不会有艺术上的震撼和预期的效果。这种效果正是当代艺术在水墨画中实现的方向!我们可以借用Gombrich的分析进入当代艺术吗?根据肖像学的提示,解释我们遇到的问题。在我们刚刚接触到图像的那一刻,观者会有心理上的期待,然后根据这种心理上的期待来解读这幅画(艺术和照明)。然而,侯的绘画中这种错觉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图像的意义,上升到一种错觉的层面,转化为一种艺术类型之间的交错感。这种交错的感觉是,在观众的心理预设的绘画所造成的巨大影响景观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前提不现实,也就是说,它不是预设的模仿现实的幻影,但所有相关因素的前提在中国山水画传统自北宋山水画所致。对这些相关因素的整体期待指向了脱离现实、超越生活的美丽风景,指向了自由与超然的境界。
当然,我们都同意,对传统的明显模仿不允许水墨画以当代艺术为基础。用水墨画来处理现实问题的艺术家在中国有很多的能手,在这之前,我一直钦佩他们的努力,但我对他们的成就有很大的怀疑。但就在我和学生们讨论的时候,我在西安美术馆看到了侯宝武的八件原创作品,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有了提高。
如果我们只从社会和现实问题来看待绘画的意义,那就是西方艺术的传统方法和艺术观念。这种意境已经逐渐渗透,从现代中国画的影响,所以许多新成果在中国画转换完成吸收西方现实主义精神和现实技术,但这一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中国山水画倾向于写意和注重油墨。20世纪,中国画家对传统山水画的期待是如此之深,黄宾虹的《山水画》被认为是上乘之作。西安地区的艺术家们甚至不愿走出所谓的终南山传统。这就是文化选择的自由。但如果我们不把当代艺术家看作是过去艺术的延续,而是看作是艺术历史的新贡献和创造性的发展,我们总是希望他在艺术上能有自己的地位。如果他还坚持用水墨来画山水,他怎么会有这样的地位呢?
因此,侯的绘画从水墨内部提出了一种根本结构转型的方式和方向。也就是说,侯的画就像一幅风景画。事实上,往里面看,根本不是风景。这和景观的形象一点关系都没有。他只是用文化提供的一种符号,暂时把我们引向过去的记忆。当我们把自己的视觉引入绘画时,他利用了正在出现的杀戮、禁锢、变异和无序,画面和场景一下子把所有与传统形象相关的细节都封杀了,让我们在巨大的惊愕和悖论中得到了另一种幻觉。这种错觉不再是一种形象的建构,而是一种心理的茫然。
这种心理为当代美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它不再强调叙事,也不再导致一些现实或想象领域的现实主义,也不再使用类似书法的写意手法,而是制造一种观看冲突。在冲突中,它不仅将观者吸引到画面的前方,也给了观者诠释的自由。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