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Credit的艺术收藏品将于2019年10月在伦敦弗里兹艺术周期间的佳士得拍卖会上展出,其收益将主要用于支持世行集团的“社会影响银行”计划。在拍卖前夕,一系列拍卖会在佳士得香港画廊正式亮相,包括Gerhard Richter的《抽象画作(559-1)》(Abstraktes Bild(559-1))和《草原》(Wiese(Meadow)))。展览将持续到9月6日,欢迎您参观。来自裕鑫银行集团的精选系列将于2019年和2020年的不同拍卖会上展出。
其中,第一批艺术珍品将于10月4日和5日在Frieze艺术周期间在佳士得伦敦揭幕,其中包括Gerhard Richter和Yves Klein。Ernst Wilhelm Nay,Andreas Gursky,Enrico Castellani,Sam Francis)以及Nam June Paik等艺术大师的杰作。 Enrico Castellani(1930-2017)《白色表面》,1989年制造。亚克力塑造帆布。 120×180厘米。其他来自裕鑫银行集团的系列将于10月4日在佳士得伦敦“意大利趋势”拍卖会上展出,将于11月25日和26日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拍卖会上进行拍卖,并在米兰举行拍卖会。在2020年。
焦点集团在伦敦收集的战后和当代艺术品拍卖会的收藏品被算作格哈德里希特的《抽象画作(559-1)》,这是1984年为里希特艺术生涯极其重要的职业生涯写的。在这一年里,里希特在杜塞尔多夫举办了他的标志性展览“Von hier aus - Zwei Monate neue deutsche Kunst”,并为展览创作。这个3米宽,2米长《抽象画作》是展出的最大画作之一。该展览由德国美术馆馆长兼策展人Kasper K?nig策划。根据Richter完整作品的作者Dietmar Elger的说法,Licht使用这些画作“最终成功打入国际艺术市场”。 Gerhard Leecht(生于1932年)《抽象画作(559-1)》,1984年制作。油画布。 200 x 300厘米。 10月4日,佳士得伦敦战后和当代艺术晚会拍卖会将展示里希特色彩幻觉的流畅背景,多层鲜艳的红色和绿色。
粗厚的笔触在画面纵横交错,还有几处亮白色点缀其间。这幅大型画作的表面层次分明、富有质感,表明李希特对自由奔放的大型抽象作品的情有独钟。虽然李希特自1976年起已开始探索抽象风格,但他直到80年代初才真正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开始创作大型抽象画作。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力图把颜料视为一种独立的主体。 杰哈德?李希特(1932年生)《草原》,1983年作。油彩 画布。99.4 x 150 cm。 将于10月4日于佳士得伦敦战后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呈献上图所示的李希特作品《草原》作于1983年,将于战后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中登场。该作是李希特80年代创作的著名写实德国风景画中的绝佳范例。《草原》是这批精彩力作的第二幅作品,与现藏于安大略美术馆(Art Gallery of Ontario)的《谷仓549/1号》(Scheune (Barn) no。 549/1)为同一组画作。
在李希特于1960年代末完成一系列云景和海景作品后,此系列将他对于风景画中浪漫传统的概念性探索推向了一个顶点。依照自己在巴伐利亚森林(Bavarian Forest)拍下的照片,李希特创作了《草原》这一作品。此作可被理解为是他为绘画失去的纯真而谱写的一曲挽歌。上世纪80年代,李希特回归了照相写实主义,而当时他的抽象作品也变得愈发复杂,这表明他对于这两种模式并没有区别对待。 伊夫?克莱因(1928-1962)《无题 - 蓝色海绵雕塑(SE 244)》,1959年作。干颜料 人造树脂 海绵 金属线。54 x 23 x 16 cm。 将于10月4日于佳士得伦敦战后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呈献拍卖也将呈献伊夫·克莱因的作品《SE 244(蓝色海绵)》(SE 244 (Eponge Bleu)),此作是艺术家在1959年创作的前卫海绵雕塑之一。
同年,克莱因于巴黎克列画廊(Galerie Iris Clert)展出了这批杰作,与之一同展出的还有他的蓝色单色画作。浸透了克莱因的专利色调—— “国际克莱因蓝”(International Klein Blue,又名IKB)—— 的海绵,在底座上展现出像天然珊瑚般的姿态。海绵中央被刺穿一个洞,让人联想起卢齐欧?封塔纳(Lucio Fontana)的当代破洞画(contemporaneous buchi and tagli),光线可以透过孔洞照亮黑暗的内部,让人能看到它的褶皱和裂缝。IKB在克莱因的创作生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艺术家眼中“神圣三色”—— 蓝色、金色和玫瑰红色—— 中的一员。在地中海的蔚蓝海岸边长大的克莱因,认为蓝色是最无形、最抽象,也是最感性的颜色。
此作曾于1983年在巴黎蓬皮杜中心(Centre Georges Pompidou)举办的克莱因大型回顾展中展出, 2004至2005年曾于法兰克福锡恩美术馆(Schirn Kunsthalle Frankfurt)和毕尔包古根海姆美术馆(Guggenheim Museum Bilbao)举行的巡回回顾展中亮相。 恩斯特·威廉·奈(1902-1968)《彩灯》,1957年作。油彩 画布。52 x 196 cm。
将于10月4日于佳士得伦敦战后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呈献伦敦战后及当代艺术日间拍卖同样将会呈献多件令人瞩目的拍品,包括李希特1986年的作品《7.3.86》;德国战后画家恩斯特·威廉·奈于1957年创作的《彩灯》(Helle Girlande);白南准在1993年以电视显像管和车头灯制成的大型机器人作品《拯救了约瑟夫·博伊斯的无名克里米亚鞑靼人——德国人尚未致谢》(Anonymous Crimean Tartar Who Saved Life of Joseph Beuys — Not Yet Thanked by German Folks);下图所示的山姆?弗朗西斯1987年作品《情色蔓藤花纹》(Erotic arabesque);以及安德列亚斯?古尔斯基在1998年创作、以狂热的群众为主角的显色冲印作品《国际劳动节III》(May Day III)。前文中所提到的恩里科?卡斯特拉尼于1989年创作的白色浮雕画《白色表面》(Superficie bianca),则会在10月4日的“意大利思潮”拍卖中呈献。 山姆?弗朗西斯(1923-1994)《情色蔓藤花纹》,1987年作。压克力 画布。152.3 × 121.8 cm。
将于10月5日于佳士得伦敦战后及当代艺术日间拍卖呈献拍卖收益将会用来支持集团进一步推行“Social Impact Banking(SIB) ”的计划,余款则会用来支持年轻艺术家等其他相关项目。此外,银行集团还会捐出一部分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