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六百年》:用文字建一座城
时间:2020-06-03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故宫今年有600年的历史了。通过对知识产权价值的深入探索和一系列爆炸性创意产品的推出,拥有600年历史的紫禁城变得更年轻、更时尚、更有活力。几天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故宫六百年》。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本书作者朱勇以在线直播的形式举行了新书云会议。活动邀请了著名作家安、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助理、插画家常毅、著名演员、江苏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袁一伦、快乐核桃等。凝聚各方力量,推动传统文化深入普及。朱勇说:“举行《故宫六百年》在线新闻发布会对我个人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在新媒体平台上宣传紫禁城文化和传统文化,希望在传统和新生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让更多的人了解紫禁城的历史和文化。”作家王蒙说:“朱勇的紫禁城文学创作对于继承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朱勇近年来一直在继续写故宫的典故和传说。他或者用事物来吟诵他的思想,或者用书籍来记忆,从而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示了一个丰富而深刻的古典中国。著名出版商于说:“故宫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器物精美。朱勇整天都在与苏黄迷彩和沈文唐球互动。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有一个适当的释放点,并为他的未来打下可靠的基础。”然而,朱勇坦率地承认,要写关于紫禁城的东西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它太宏伟了:“紫禁城的宏伟不仅让这座建筑令人难以置信,而且让人难以表达。这让我有说话的冲动,每次都失败了。它太大了,它的故事不可能在一千零一个晚上讲。”
从永乐十五年(1417年)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紫禁城的修建花了三年半的时间。朱勇写了《故宫六百年》,自2014年以来一直试图找出答案。到2016年,你写的越多,进入这个州的人就越多。你写得越多,写得就越快。专注于写作大约需要三年半的时间,这和紫禁城建造的时间差不多。朱勇在写作中查阅了大量的文件和档案。从明朝到2020年,各种材料五花八门。写作中一个特别复杂的问题是如何用文字建造一座城市。“紫禁城非常大,但它不能混乱。它的结构必须清晰。我写了《故宫六百年》,结构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朱勇看来,紫禁城只是一座城市。它的外围有一堵城墙。在里面,有办公室(三个主要大厅,精神培育大厅等。),家庭宿舍(东西六宫等。),宗教设施(梵蒂冈花楼等。),水利工程(内金水河等。),图书馆(昭仁堂等。),学校(高中等。),医院(太医院等。),工厂(建筑办公室等。)和花园(皇家花园等。)。除了没有市场,紫禁城几乎包含了城市的所有元素。然而,紫禁城里有一个市场。紫禁城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忠诚、信念、仁慈和道德可以以一定的价格出售。这些交易在这个城市一刻也没有停止。因此,在历史书上,人们经常听到各种各样的哭声。这个城市的所有成员都是好商人,要价过高,还钱。就建筑形式而言,这座城市有各种各样的建筑、亭台楼阁、庭院和街道,因此它具有城市的物质形式。在这个物质空间里,还有各种各样的人,包括皇帝、皇后、太监、公务员、战士、医生、教师(皇帝和王子的官员)、厨师、工匠等。他们在不同的建筑中生活和相遇,与联衡结合,各种社会关系应运而生。紫禁城是一个物质和人群的城市。这是一个社会,一个世界的模型,也是整个世界的缩影。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朱勇找到了一个更好、更合适的叙事结构:时空。首先,从空间开始,站在紫禁城的某个位置,看着巨大的宫殿,承载着它过去的所有事件,一层一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本书的故事,就像每个进入紫禁城的人一样,从午门开始,然后从一个空间穿过一个门到另一个空间。这本书由19章组成。除了前两章概述了紫禁城的建造过程和整体结构外,在剩下的17章中,朱勇将紫禁城划分为许多空间,然后引导读者依次欣赏这个宏伟的宫殿群。
此外,朱勇的新书《空间中的时间结构》主要是因为中国人的时间意识首先是通过空间获得的。在周代,中国人通过摆桌子和照相来了解东南和西北,然后把它们分成四个季节,12个月和12个小时。古代中国人在时间之前就有了空间观。时间来自空间,空间就是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紫禁城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日晷。它的空间系统意味着一个完整的时间系统。紫禁城的历史及其人物的活动都围绕着它独特的时空秩序。在这方面,我们看到了两个皇家宫殿,一个是王朝的政治意义上的,另一个是文化意义上的。”
《故宫六百年》使用了近100张照片,主要是李少白的摄影作品。朱勇说这些照片都是紫禁城的一些角落,非常精美。几十年来,李少白至少拍摄了10万张紫禁城的照片。他的照片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而且有时间去深入。因为紫禁城从2002年开始就一直在维修,所以当时有些没有开放,比如慈宁宫,李少白在维修前拍了很多照片,有些没有开放。今天,它不仅是图片,也是历史资料。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