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华纳艺术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艺术与金钱的错位:罗斯科悲怆史


    时间:2019-06-27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刘龙1950年夏天一个酷热的夜晚,罗斯科(Mark Rothko)向艺术同仁们心灰意冷地谈论起他贫困潦倒时的情形。他说,如果谁肯每月给他600美元,那么他将心甘情愿地将自己以前所画的和以后要画的画全部奉送给他。艺术家罗伯特·马瑟韦尔曾回忆道:“我们站在那里,非常同情他,但我们知道没有人会这么做。”然而在罗斯科离世五十年后,其作品的价格已经上涨了数万倍,并超越了绝大多数同辈艺术家,站到了艺术市场金字塔的最顶端。即将于今年5月开始的纽约春拍中,罗斯科将再一次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SFMOMA)珍藏五十余年的罗斯科1960年作品《无题》将从馆藏中释出,纽约苏富比以3500万—5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36亿-3.37亿元)的估价上拍。肯定会有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只是画了几个色块,这种简单到似乎任何人都能完成的作品却会卖到这么高的天文数字。但对于罗斯科来说,高昂的价格,以及“真美”、“真壮观”之类赞叹都是对其作品最大的误读。在他看来,受市场喜爱就意味着作品将会沦为功能性的“装饰”,而这远非他的本意。罗斯科死后赢得的巨大的声誉和财富,与生前的困苦、焦虑和挣扎构成强烈反差,如同梵高,他们生前的奋斗时期实际上只有“饿死的自由”,坚守艺术良知的自由,这种悲剧精神选择了这些具备圣徒素质的艺术家,同时也成就了罗斯科艺术哲学中最为复杂而深邃的魅力。置身于悲剧和纯粹之间马克·罗斯科(原名Markus Yakovlevich Rotkovich),1903年9月25日出生在俄国的一个犹太家庭。十岁时,罗斯科一家从德文斯克移民到美国波特兰,不久之后,父亲因为结肠癌去世,罗斯科也因而走上了为生计奔波的道路。1921年,罗斯科被耶鲁大学录取。作为曾被镇压的异邦人,罗斯科在美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也正是由于耶鲁对犹太学生的限制,罗斯科最后在1923年辍学。之后,罗斯科只身一人来到纽约,师从立体主义艺术家马克思·韦伯(Max Weber,1881-1961),并开始在纽约艺术学生联盟(Art Students League of New York)学习立体派、野兽派以及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与同时代的其他美国画家一样,罗斯科要凭着那点基本功,既要生存下来,还要摆脱欧洲现代派风格的影响。他先是为了生活,到百老汇的剧院做配角表演,画舞台背景和当灯光师;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罗斯科被迫以每周23.5 美元工资受雇于政府。直到1945 年,罗斯科在现代艺廊的展览才获得美国评论界好评,当时他的绘画风格已经从黑暗、喜怒无常的表现主义转变为丰富多彩的超现实主义。尽管罗斯科的名声增长很快,但仍然十分贫穷,这与他生性固执并且处世态度偏执僵硬有关。1952 年,惠特尼博物馆要购买他两幅画,他不仅拒绝出售,还把这个重要的艺术博物馆称为“废品店”,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这就是罗斯科作为一名固守己见的知识分子,在面对社会时所表现出来一种仅仅忠于自我的艺术态度。1949年对于罗斯科来说,是一个创作的分水岭。受到马蒂斯以及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斯蒂尔的影响,这一年他从根本上抛弃了具象,画面日益单纯。在建筑意味的竖构图,和蕴含风景意味的横构图中,蕴藏着微光的半透明色块填满整个画布,罗斯科也因此确立了典型的“色域”绘画面貌。虽然生活仍旧困苦,但找到毕生创作方向的喜悦,非常明确地反映在罗斯科这一时期画作的用色中:浓烈的红,鲜亮的粉红,苹果绿,和温暖的土地色系:橙红、柠檬黄……欢快活泼中又带着文艺复兴建筑那样的端严华丽和通透清新。新画面强烈的视觉感染力,令罗斯科收获前所未有的成功。在1953年加盟著名艺术商西德尼·詹尼斯(Sidney Janis)的画廊之后,罗斯科的第一场大型博物馆展览于1954年在芝加哥艺术学院举办。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不吝溢美之词地,并把罗斯科的作品形容为“抽象表现主义的新星”。然而,“转型”后的巨大成功并没有带给他快乐。罗斯科迷恋尼采,这位饱经流亡和生活之苦犹太人对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到的“人生的悲剧本质”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正是因为这种对于人生的悲观态度,使他认为作品是本质的、“宗教性的”,但市场上的成功却使作品不可避免地变成了上流社会的装饰品。1955年,《财富》曾将罗斯科的一件作品称作一项很好的投资,作为回应,他的朋友纽曼和斯蒂尔戏称罗斯科为“背信者(a sell-out)”,这令他陷入了深深的沮丧。罗斯科也曾努力地为自己的创作辩解。1956年他曾对批评家塞尔登?罗德曼(Selden Rodman)说:“我只对如何表现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感兴趣,悲剧的、狂喜的、毁灭的等等。”但当你真正站到它们面前时,实在很难把这样美丽的色彩和“悲剧”、“死亡”联系起来,能联系起来的往往只有喜悦。逃离“装饰”宿命的失败,令罗斯科更加抑郁和愤世嫉俗,也为后来的转变和悲剧埋下伏笔。最接近死亡的颜色是黑灰色1958年,正值事业巅峰的罗斯科,代表美国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同年,通过MOMA馆长阿尔弗雷德·巴尔(Alfred H。 Barr)举荐,罗斯科获得35000美元(这笔钱相当于现在的250万美金)的佣金,开始为西格拉姆酿酒公司位于公园大道新总部的“四季餐厅”创作壁画。虽然这是当时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获得了头号大单,但对向来反对艺术用作商业性的装饰的罗斯科而言,这样的委托无异于亵渎。不过罗斯科还是接受了这笔订单,不是为了丰厚的报酬,而是出于一种愤怒:“我接受是因为我怀有绝对恶毒的意图——那些婊子养的杂种常去那儿进餐,我要画的东西一定能捣毁他们的胃口。到时,假如餐厅拒绝把我的画悬挂在那面墙上,就是对我最高的礼遇。”在为四季饭店的订单连续工作了三个月之后,罗斯科在一次演讲中最后一次阐述他对艺术的理解:“当我创作的时候,一种悲剧性的感觉时常伴随着我。”为了表达这种愤怒和悲剧性,罗斯科采用了前所未有的黯淡色调,将内心的压抑和沉重一层一层倾倒在画面中。虽然项目只需要提供9幅壁画,但罗斯科最终为此创作了30幅作品,而且一组比一组颜色更深,最终在佛罗伦萨米开朗琪罗修建的美第奇图书馆的影响下,完成了著名的“西格拉姆壁画”。然而实在无法忍受作品成为富人餐厅点缀的罗斯科最终还是退回了订单。1969年,他将这组壁画捐赠给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泰特专门为罗斯科设立了一个独立的空间展出这9幅巨型壁画,并且不会展出其他任何作品。另两组壁画目前收藏在日本川村美术馆,以及华盛顿国家美术馆。退回订单的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争议,但这并未影响到罗斯科的声名。在从商业订单中解脱后,罗斯科开始为1961年的MOMA大型回顾展做准备。往日的鲜艳色彩重回他的画面,但色块边缘隐约的微光逐渐被黑色吞噬,黑暗仿佛在里面扎了根,即便是最明亮的橙色,也开始带上了宿命般的悲剧感,可以说,此时,罗斯科的风格才完全成熟,他真正实现了他传达“悲剧、狂喜、毁灭”等人类原始情绪的目标,他不必再大声呼喊,人们只用站在画面前,浓烈的情绪便会扑面而来,吞没所有。即将于苏富比上拍的《无题》便是创作于罗斯科最后的转变期,是他当年为MOMA大展所创作的19件作品之一。纽约蘇富比当代艺术部高级副总裁及资深专家Saara Pritchard表示:“《无题》可见罗斯科1950年代作品具表现性及超然物外的特质,但在画作表面、笔触和色彩层次却略有不同。作品中柔和的深酒红色、温暖的淡红色、皇家蓝、黑灰色及转瞬即逝的云白,都令人想起艺术家在著名西拉格姆壁画(Seagram Murals)中采用的色调。制造出扣人心弦的韵律,让作品彷佛具有脉搏、生命和深度。”而这件作品与罗斯科的早期赞助人佩吉·古根海姆(Peggy Guggenheim)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令他颇具传奇性。1945年,她将罗斯科的《海边的缓慢漩涡》(Slow Swirl at the Edge of the Sea)借展予SFMOMA,展览结束后便将作品捐给博物馆。SFMOMA收藏《海边的缓慢漩涡》直至1962年时,博物馆向罗斯科提出以此作换取另一幅更为当代的作品的请求,获得同意后,馆方选择了一幅1960年的《无题》并收藏至今。在罗斯科生命的晚期,他的生命之火和画面色彩在逐渐黯淡,最终彻底沉入黑暗当中。1964年,他受约翰和多米尼克·德门尼尔(John and Dominique de Menil)委托,在休斯敦创作了一个冥想式建筑空间,也就是今日著名的“罗斯科教堂”。这批画直到罗斯科死后才真正交付,晦暗凝重色调构成的巨幅画作,塑造了一个具有悲剧性的精神空间,而当我们凝视这些壁画,便会发现在那片黯淡的色彩内部,仿佛有一种光亮正在穿透黑暗想你袭来,神秘而有力。“罗斯科教堂”被认为是罗斯科艺术生涯的集大成之作,也是其生命终点的标志。1968年,被诊断出主动脉瘤的罗斯科开始离群索居,他的抑郁逐渐加重,最后独自逃到画室,用一整年的时间完成了人生最后一批作品,画面只剩黑和灰,预示着死亡。1970年2月25日,罗斯科选择以割腕的方式,结束了一生。艺术与金钱的错位但即便走到了死亡的终点,金钱带给罗斯科的烦恼却因此消散,反而演变出20世纪最轰动的艺术丑闻:在罗斯科逝世后,其生前的经纪人伯纳德·莱斯(Bernard Reis)非法占有了他的大量遗产,并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抛售了800多幅给马尔伯勒画廊(Marlborough Gallery),后来罗斯科的儿子与马尔伯勒画廊之间经历了一场漫长的法律争端,才为丑闻画上句号。在罗斯科逝世的那个年代,以安迪·沃霍尔为代表的波普艺术开始兴起,抽象表现主义成为新贵上位的垫脚石。而且即使在抽表团体内部,罗斯科当时的地位也远不如波洛克、德·库宁等旗手,长期处在被忽视的地位。市场价值或许会在短时间内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流行、攀比、嫉妒、贪婪等等不一而足,但如果将时间拉长至以世纪为单位,其所能依靠的也只有艺术价值,和在艺术史当中的位置。而罗斯科的作品的市场走势正反应了这种规律。罗斯科用艺术消解了时间的延续性。与同时代许多前卫艺术家一样,他正面处理图形,画风简洁得有些夸张,但与此同时,他又能够通过“格调”与数世纪前的绘画传统对接。正是同传统的对话和对时间的理解的宽度和广度,让他与同时代如此不同,并最终脱颖而出。严格说来,罗斯科的大师地位的确立是1990年代之后的事情,随着《罗斯科传》(1993),《艺术哲学:艺术家的真实》(2004)等一系列研究专著的出版,罗斯科才得到艺术史应有的认可。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战后艺术家的纷纷离世,作品流通量充沛,历史价值显赫的抽象表现主义成为美国市场的“显学”。1999年,罗斯科的作品《No.15》首次突破千万美元大关后,其画作价格一路攀升,成为名副其实的蓝筹艺术家。2007年,艺术品市场由于全球流动性过剩而井喷式发展,蓝筹艺术家成为全球资金热捧的标的,罗斯科作品的价格也应声而起,全年成交额超2亿美元,《白色中心》由卡塔尔王室以7284万美元的天价购得,成为在公开市场上售出的最昂贵的战后及当代艺术品。而在此之后,这个纪录又被刷新了3次,其目前的最高拍卖价格是在2012年创造的——《橙、红、黄》(1954)在佳士得拍出8688万美元,仍是全球最显赫的价格之一。不过即使时过境迁,艺术的风潮也已换过几轮,但当今市场对罗斯科作品的偏好,似乎与半个世纪前并无二致。从罗斯科拍卖成交TOP10的成绩来看,获得高价的作品看起来仍是色彩鲜艳、充满喜悦装饰感的作品。创作时间则大多集中在1950-1961年间,大尺寸、竖构图也还是藏家最喜欢。而罗斯科晚期(1964-1969年)趋于黑暗,表达深沉思考的绘画仍然不受欢迎,整体价格还不到前者的一半,这也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市场与艺术价值的错位。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沉淀,罗斯科的画作大都已进入博物馆收藏体系,能在市场上流通的作品数量有限,每年只在10件左右,从而成为拍卖场上的稀缺资源和抢手货,这也是此次SFMOMA释出罗斯科大作备受关注的原因。无疑,罗斯科是众多艺术家可望而不可及的前辈,是艺术史上的一段碎片记忆,这段记忆镶嵌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但如果罗斯科看到了他身后的辉煌,或许会鄙夷地说:“这与我毫不相关。”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高仿字画收藏误区:有地位有名气的画家作品不一定值钱
    高仿字画收藏误区:有地位有名气的
      “名利双收,作品未必有价值”  记者:有谁喜欢大量消费仿书画呢?  吴为超:大致有四种:企业家、收藏家、商业捐赠者和少数白领。一般来说,有实力的企业家和资

    -----2021-08-28

    复制市场坎坷发展
    复制市场坎坷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艺术复制市场被激活并启动。流行艺术产品将数字技术引入古代书画仿真制作领域。每个复制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术。临摹一幅很难临摹的画大约需要一

    -----2019-12-28

    水墨画所体现的艺术方向
    水墨画所体现的艺术方向
      长期以来,我一直认为中国画的造型意义在图像时代没有太大的价值。如果一幅国画想要表达社会问题,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来表达。如果不得不直接使用水墨,主要原因是它直接延续了

    -----2019-12-28

    拍卖名人书信会触犯书画家的权益吗?
    拍卖名人书信会触犯书画家的权益
      据报道,一年前,一起名人寄信侵犯隐私权的事件引起了持续关注。这源于北京中国国际贸易盛嘉拍卖有限公司于2013年6月22日在北京举办一场名为“亦收藏”—&m

    -----2019-12-25

    高仿字画的魅力在于物美价廉
    高仿字画的魅力在于物美价廉
      长期以来,高仿书画因其质优价廉而受到众多书画爱好者的关注。高仿的书法和绘画也是许多相互馈赠的首选。为什么高仿书法和绘画如此受欢迎?让我们一个一个来:  首先,高仿

    -----2019-12-21

    收藏书画要具备那两个方面的能力
    收藏书画要具备那两个方面的能力
      书画收藏是很有学问的。为了满足精华的需求,收藏者必须具备两种能力。  一是要有欣赏书画的能力。从古至今,这种能力都是一个成功的收藏家必备的素质。欣赏能力主要来自

    -----2019-12-19

    收藏沾有“官气”的书画应三思而后行
    收藏沾有“官气”的书画应三思而
      收藏书画的首选是名人的作品。这对每个收藏家来说都是一个明确的做法,有些人也理解名人效应。因此,当收集字画,他们特别注意的总统艺术学院,艺术协会、书法协会的主席,总

    -----2019-12-19

    一幅好的作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一幅好的作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什么样的工作是好工作?一般来说,一部好的作品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 工作必须有个性。如果你没有个性,你就不能谈论风格。如果你总是跟随别人,你将一事无成  不创

    -----2019-12-17

    中国传统书画步入老年期了吗?
    中国传统书画步入老年期了吗?
      之前甘肃书画院曾在兰州金城盆景公园举办了书画展。这次书画展展出了100幅书画作品。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有很多人在读书和画展,但是年轻人很少。基本上,老年人是来参观书

    -----2019-12-16

    一幅好画必须具备四方面条件
    一幅好画必须具备四方面条件
      一幅好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它才能真正存在于艺术史中。要做好一幅画,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我们需要具备四个条件。  首先,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必须有特殊的情感,表达特殊的情感

    -----2019-12-13

    别让书画艺术成为权力下的玩物
    别让书画艺术成为权力下的玩物
      古时候,提起名人书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文人墨客。这些有才华的书画名人大多是因其才华和作品而达到一定艺术水平的名人。如王羲之、汤伯虎的书画作品,因其艺术造诣之高,成为

    -----2019-12-11

    诗书画的结合能触动灵魂
    诗书画的结合能触动灵魂
      中国书法从象形到抽象,从实用到诗情画意,都具有当代艺术的特点,笔触和姿态成为书画家毕生的追求。这也是书法线条美的概括。它有一个连贯的氛围,拍下所有事物的图像,并移动它

    -----2019-12-10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