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滕州岗上遗址:海岱地区最大的大汶口文化城址
时间:2022-06-16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的北区二号墓葬出土的典型器物。
山东滕州尚钢遗址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东沙河街道陈刚村东渭河两岸。遗址呈倒靴形,东西跨度1500米,南北跨度1000米,总面积约80万平方米。在前期系统发掘的基础上,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发掘,总发掘面积约1100平方米,发现了极其丰富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存。
大汶口文化城遗址代表
上冈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朱超说,上冈遗址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夯土墙和壕沟遗址。场地平面接近矩形,壕沟环绕着城墙外侧。东西长包括壕沟约800米,南北宽约550米,面积40万平方米。它具有规则的形状和完整的功能结构。是目前海岱地区发现的最大的大汶口文化遗址。此外,考古发掘发现了31座坟墓、7处住房遗址和大量与住房遗址有关的柱坑或洞。
据介绍,本次工程发掘区域位于山东320省道南北两侧,在南部发掘区域共发现16座竖坑墓,其中1座为4人合葬,其余为1人合葬。这些墓葬分布集中且有规律,但等级差异明显:大型墓葬形制完整,棺下放置器物箱或枕木,尤其是大型男性墓葬,为丧葬“标配”;中型墓多为一棺,随葬品较少;小墓大多没有随葬品,有随葬品。以四人合葬墓为例。墓室为三棺,有头箱和侧箱。除一个孩子性别特征不明显外,其余四人均为男性,年龄由北向南递减。随葬玉器的种类、数量和大小也呈下降趋势,不同墓主人之间等级差异明显。
在北部发掘区发现了四种类型的房屋遗址:基槽、基槽与柱坑结合、柱坑与柱洞。它们错落有致,近乎方形,但基槽、柱坑、柱洞的体积和深度却远远超过了普通的住宅遗址。北区的墓葬集中在这些房屋的西面,12个竖洞和土坑都是单棺,其中有2座单二葬墓、7座双一葬墓和3座单一葬墓。此外,还发现了三个墓葬。“在第二座墓葬中,除出土大量陶器和玉器外,还发现了鹿角锄、鹿角叉棒、鳄鱼骨板、骨棒、陶鼓和龟甲等礼器随葬品。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现的鳄鱼骨板刷新了以往大汶口文化墓葬中此类器物的绝对年代和数量,是目前发现数量最多、出土年代最早的一件。”朱超说。
这对研究早期国家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尚钢遗址有80万平方米和40万平方米的城址,这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同时发现的最大的城址,也是渭河和何雪流域已知的60多个大汶口文化遗址中最大的。”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栾石丰认为,大型城址的存在,可以决定它们在大汶口聚落中的等级最高,是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因此,尚钢遗址的性质可以确定为5000年前的大都市中心聚落。
据朱超介绍,在此次考古发掘中,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墓地主要发现在南部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期的墓地和住宅主要发现在北部地区。在这两个墓园中,不同种类的墓葬明显地组合在一起,这是墓园空间布局规划的结果,对研究这两个墓园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礼仪是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栾认为,尚钢遗址的发掘结果清楚地反映了礼制的内涵。一是有棺、棺、头箱、侧箱、棺下枕木等的棺制。作为其基本内容,诞生于龙山文化时期,并已推进了500多年;其次,在墓葬中发现玉器、白陶、清灰陶等礼器,以标志墓主人的社会地位和等级,称为“器载礼”。
“综上所述,大汶口中后期的驿站遗址已经进入了早期国家阶段,其社会已经进入了阶级社会。以大汶口城址和高级墓葬为代表的文物,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有力证据。”石丰介绍,尚钢遗址工程的考古发现和城子崖龙山、岳石文化城遗址、齐国故城、鲁国故城的考古工作,印证了中华文明在五千年间的持续不断发展。
保护进一步凸显了遗址的价值。
据报道,尚钢遗址于1952年首次被发现。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考古学家对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勘探和探索性发掘,对遗址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深化和拓展尚钢遗址的考古工作,加深对这一地区的认识,为研究海岱地区古代社会的文明进程提供更多线索。”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考古处一级调研员王守功介绍,为了使尚钢遗址及其历史价格
值“活”起来,山东将做好该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在守牢文物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加大考古力度、深化价值阐释,通过建立工作站及与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合作的方式,做好考古发掘、研究整理。“下一步,我们还将按照考古遗址公园理念对岗上遗址发掘的城址、房屋、墓葬等进行全面展示,编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在遗址周围建设遗址博物馆等,让观众感受大汶口文化时期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王守功说。据悉,除岗上遗址外,2021年,山东临沂跋山遗址、淄博稷下学宫遗址等都取得了重要考古收获。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副局长王廷琦表示,山东将持续擦亮海岱考古品牌,深入开展“考古中国”课题项目,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山东行动,在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全面发力,更好地阐发文物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呈现的中华文明脉络、反映的中华文明成就。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