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正领:文艺创作应自觉聚焦于时代主题
时间:2022-06-07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103010》已经出版80年了,但它对文艺工作者文化自觉的启发意义仍然是无穷无尽的、持久的。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有着辉煌的历史。这种意识是建立在家国一体的价值认同之上,建立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伦理之上,代代相传,用以抵抗侵略、剥削和腐败,追求进步,鞭挞落后。到了近代,尤其是五四以来,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种意识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涌现出鲁迅、茅盾、巴金等一批为民族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文艺家,涌现出左联等先进的文艺团体。但“自我意识”可以分为不同的程度,整体的自我意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个体都是自我意识;有意识的思考并不意味着有意识的行动。正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说,抗日战争爆发后,越来越多的革命文艺工作者来到延安和各个抗日根据地。然而,当他们到达根据地时,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根据地的人民。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就是要激励更多的文艺工作者进一步净化思想,付诸行动,以高度的觉悟到人民群众中去,到工农兵中去,以自己的创作为工农兵服务,为中华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服务。事实证明,座谈会和《讲话》在激发自觉性方面成效显著。许多文艺工作者自觉沉入斗争和人民生活的最前沿,在塑造工农兵形象、反映革命斗争方面推出了大量优秀作品,在文艺民族化、大众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103010及其指导下的实践告诉我们,“觉悟”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要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其中,首先要围绕时代主题进行创作,自觉承担历史使命。因为这一时代主题能够体现社会的走向、时代的气息、生活的本质,与人们的命运和期待紧密交织,具有深刻的人生意义和历史审美价值。《讲话》发表的那个时代,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实现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是那个时代的主题。文艺工作者必须围绕这一主题,使文艺创作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和消灭敌人的强大武器”,从而获得更广泛的共鸣,从而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当前,我们时代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强传统向现代的伟大转型,应对诸多挑战,赢得伟大斗争,高举精神旗帜,树立精神支柱,建设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离不开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近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写和记录了人民的伟大实践和时代的进步要求,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很好地展示了信仰之美和崇高之美,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地走向未来。但也应该看到,民族伟大复兴为文艺创作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也希望更多的文艺工作者积极接受大时代主题的召唤,走出“杯水风波”的小利益和片面自我的小圈子,不负时代。
当然,“自觉”的文化自觉和实现“自觉”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每一个有志于民族复兴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深入学习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自觉接受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迪,深入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文艺创作提供坚实的观念基础。还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认识的“自觉”落实到行动的“自觉”上,向一线工作者学习,向各行各业学习,体验生活,与基层群众身心合一,感同身受,推出更多优秀作品。如果是表面的,肤浅的,甚至道听途说的,那就不是真正的“意识”,也不可能有创作所必需的情感基础。
(作者是中国文联文学批评中心副主任、中国文学批评家协会副秘书长)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