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华纳艺术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时代气象——漓江探源阳光水墨画展


    时间:2022-06-04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主机单元

    中共桂林市委宣传部

    中国艺术报社

    广西美术家协会

    桂林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组织者

    桂林艺术学院

    桂林美术家协会

    学术支持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画学会

    联合组织者

    桂林露蒂第三村

    展览时间

    2022年6月11日上午9:30开业

    展览地点

    桂林桂林画院美术馆(桂林象山区龙船坪路173号)

    10336030-12:00在桂林画院二楼学术厅举办“探寻漓江源头——阳光水墨画展”学术研讨会。

    阳光,广西桂林人,中国当代艺术大师、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杨泰阳教授之子。现为北京中国传统书画院院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著名中国画工作室杰出画家。桂林画院名誉院长,桂林CPPCC书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桂林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艺术展,并在洛杉矶、温哥华、东京、上海、广州、台北、台南、高雄、合肥、南宁举办个展。作品曾获文化部《中国四季》铜奖、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美展《延安讲话》优秀奖、全国美展《西部大地情》优秀奖、广西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

    出版专著《中国当代名家画集——阳光》、《名家经典•学术与收藏界最关注的中国画家——阳光》、《时代风格•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画家——阳光》、《阳光写意山水画研究》、《阳光桂林山水画集》、《阳光艺术》、《阳光画集》、《美术》等18部。

    千张作品在《中国书画》、《国画家》、《美术观察》、《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美术博览》、《中国画坛》、《艺术家》台湾省《雄狮美术》、《艺术贵族》、《炎黄艺术》、《收藏天地》、《阳光水墨画集》、0103010、0103010被授予中国画坛百名“中华英才”称号,是当代最具学术价值和收藏潜力的30位中国画家之一。

    笔墨意象与现代图式

    3354 0103010前言

    er;text-indent:2em;">文/汪为胜


    结识阳光整整20年了。曾记得2002年,我在《美术报》上主持“当代水墨画十名家作品展”,拟定邀请阳太阳、杨善深等画家们而认识了阳光(阳太阳之子),同时也走近了他的山水画。尽管他与父亲阳太阳都用水墨表现桂林山水,但彼此有所不同的是,阳太阳与同时代的李可染、关山月等画家们一样践行现实主义,强调对景写生,不脱离真实自然的生动感和新鲜感。不过,阳太阳以他西画、水彩的艺术高度及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学识修养,跳出了写生实境,从而赋予了桂林山水清新明朗、浑灏宏大的艺术之美。阳光早年随父学画,然师其心、不师其迹,通过美术学院系统学习后,他笔下的桂林山水,在师承上属元代黄公望、王蒙和清代龚贤一系,但在图像上又带有“八五”新潮后浙江山水画风的图式。结构上,并不摹仿与拚凑,选择很自由,观念上也是不拘一格地吸收。画法上,描绘漓江及两岸危峰叠嶂、云雾飘缈及其江面上的竹筏小舟等,大都采用宋元山水画家们表现的符号,在审美态势上也保持中国山水画的一贯性。

    几年之后,阳光的山水画进行了一次变化。在构图和造型上,不特别追求“三远”透视法取得的全景山水,而有意削弱画面空间纵深感,多用近景与中景,剔除远景,力图引入平面结构。造型上,强调概括物象大体形状,不重细节描绘,重视笔线的排列和书写的节奏。画法上,淡墨勾勒山石物象,提按顿挫,外方内圆,少许皴擦,浓墨横点,上下排奡,从而与当时流行写实山水和装饰化都拉开了距离,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正当他这种变革的山水画被人们逐渐熟知的时候,在2013年,他又认为此时的山水画还不能表达那种“有意味”的感受,于是改弦更张,从传统文人山水画倪瓒、董其昌一系寻求出路,重点在情境、诗境上提炼画境。

    韩愈有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写下了桂林翠绿的山色和浮云迷离的境界,阳光所作山水,力寻此境。他画晨雾、晚风、晓月中的桂林山水,在情境中涵泳画境;他表现幽寂、微茫、泣露中的桂林,是在诗意中炳唤画境。借助于“峰倒碧波盈、漓江暮霭青”,“象山浮水月、芦笛逸清音”,“一江烟雨一江风”这类诗句,以诗写景,由景入画,是景状入诗兼入画。这类山水是以水墨为主,灰色调,描绘群峰侧岭采用极淡灰墨、近似虚空,且占据画面极大部分,重墨多描绘乌柏、芦苇、丛篁、枫香及其房舍占小面积,实景聚,虚景散,以实托虚,以虚衬实。其景色偏于清淡、幽寂、空灵飘缈,这也与“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相吻合。

    #2021年仲秋,我应邀主持一位绘画名家研讨会来到了桂林,相约去了阳光住在漓江岸边的别墅,看了他近些年所画的新作品,着实让我惊诧不已。由于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为便于诠释,分类阐述之。

    如果说阳光前几个阶段的山水画还带有桂林特性、漓江形象的画面色彩,那么这次以桂林古树为主题的系列作品——《古树系列》,就开始远离画面的表面化欣赏模式,更偏重于笔墨的意象造型及其视觉图式的关注。应当说,树在传统山水画中有特定的属性和具体的表现符号,五代至北宋时,树的特性和表现符号趋于成熟。北宋范宽画树,采用中锋方笔勾勒,双钩夹叶,枝头为鹿角;北宋郭熙画树,中锋行笔圆转,外柔内刚,枝头为蟹瓜。上述两种画树样式成为后人的经典,此外,传统中还有松树、槐树、椿树、梧桐、白杨之类。应当说,尽管在传统山水画中,树不仅仅是巧设和点缀,它也有姿态之美、盎然之气,甚至能体现画者的人格和个性,然始终它作为山石的衬托地位不可改变。因此,历史上很少有画家将一株树或几株树作为一个独立的题材来用心描绘它。阳光的新作《古树系列》,尺幅巨大,或长10米、宽2米,或长8米、宽3米等,纯水墨、不着色,满纸老干嫩枝、藤蔓缠绕,原有的山水那种“芦笛逸清音”般的印象,在这里变为重如沉雷般浑茫与浩思,把传统常见画树干及其枝头的“鹿角”与“蟹爪”,从原有系统中变形、抽离或放大,目的是让古树成为独立的主体支撑整个画面,如墨碑或雕塑般地耸立,产生一种恢宏的效果,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应当指出的是,《古树系列》不依某家某派,既不从古也不跟当代流行画风,是一种笔墨意象与现代视觉图式的新探索。尽管如此,画家并没有求新而放松对传统笔墨特性及技巧的要求。方法上,继承传统没骨画法,如椽大笔,干湿浓淡自由挥写,线条遒劲而强悍,且长与短、曲与直、粗与细、疏与密的对比,在随意自然中一气呵成,如同书法中写行草书一般,痛快淋漓,细毫无雕琢巧设之迹,尔后用墨点苔痕,用水冲撞,勾写与泼染结合,透出“笔晕墨章”的华滋。造型上,不以具像,采取意象,在似与不似之间。在构图上,摒弃传统构图方式,采取平面构成,目的是追求整体构成中的视觉张力与现代观念的表达,尽管画面充溢密密匝匝的纵横点线,然毫无杂乱零碎,画面单纯、完整、统一,气势弥满,写意畅神,真情地表达出树的性格与精神。应当说,《古树系列》其实是一个浩大的艺术工程,标记着对传统的承接与转化,对自己的艺术一个改造和再造,如此题材的选择,如此巨大的尺幅,如此置陈布势,如此的水墨语言,这在中外美术史上鲜有其比。

    北宋米芾曰:“至奇之地,作宦佳处,无过于此。”南宋王正功曰:“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喀斯特地貌造化了“山水桂林间”的自然之美,这里峰峦叠翠,江水如碧,白云如纱。每逢雨季,桂林漓江烟雨迷茫,两岸诸峰云雾缭绕,竞争秀色,令人心旷,给人遐想。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为此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在中国绘画史上,描绘桂林山水的画家就有石涛、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阳太阳、关山月、黄独峰、宗其香、白雪石等,分别留下了经典名作。阳光长期生活在桂林,尽管他登太行、赏黄山,北上黄土高原,南涉西双版纳,然始终眷念不舍的还是家乡桂林的象鼻山、伏波山、南溪山、叠彩山、漓江、阳朔、遇龙河、龙脊梯田等。这些年,他还不断深入漓江源头猫儿山、桂北山区等,在收集了大量素材之后,他这批表现桂林山水新作品,多以猫儿山和桂北山区等地素材为基础,做了一个新的图式尝试,他将笔墨意象造型(似与不似)与平面构成结合为一。需要指出的是,当下画桂林山水多数倾向于全景式的“大”而“秀”,重在景的纵深和树的茂密及其山石亭阁空间的显现,在画法上也多半是勾、皴、点、染交递式进行,使之成为一种集体绘制的公共样式,中国画中的意象观、人文观、造型观受到严重制约,尽管图式各具特色,优劣不同,然毫无例外成为流行样式。早已产生审美疲劳。阳光的《桂林山水系列》,就是摒弃所谓不脱离自然的纵深感与具像感,在平面结构里,山、石、树、桥、亭及其花木皆归纳于符号或半符号化,不依照原来的自然空间秩序,将裁剪局部或聚焦特写式进行变形与夸张,并充分运用中国画的笔法与墨法将之扩充,彻底打破各种皴法的界限和程式,替代的是线条书写产生的长短、刚柔、轻重、强弱及其笔法的提、按、顿、挫、中锋、侧锋、逆锋、出锋等诸多不同,产生造型上的意态美和韵律美。墨法上也有浓、淡、干、湿、泼、洒、点、染等,使之产生一种节奏美与律动美。此外,运用平面的构成,可将整个山体拉近,扑入你的视野,呈现一种大气、雄强的态势,不仅扩充了视觉张力,精神上也得到了升华。

    应当指出的是,喀斯特地貌不仅造化旖旎的桂林山水,也形成桂林洞奇、石美。桂林有多处溶洞,奇异的美石遍布各个角落,有藏在洞里,有长在地上,有潜在水里。应当说,石有万年沉积苍古之质,始自然之性;人们撷取可欣赏于心神之间,开文人之趣。清代蒲松龄有诗言:“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拳拳一掌,盈盈一石,静置案头,静心养正,正是历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当然,画家也不例外,宋代米芾曾言:“石奇丑,足当吾拜。”他尊石为兄,自号“石痴”。苏轼也爱石,留下《丑石风竹图》,郑板桥爱画石,谙合他坦荡坚挺的性格。古往今来画石的名家林立,从这个意义上说,阳光画石也面临抉择:是依照传统勾皴点染之法,画石头之态;还是继承传统某些表现方法,运用现代意识,开拓画石的新语言。阳光选择了后者,他充分运用传统没骨法和相互发生关系的媒介材料和水的作用,具体地说,他是用大笔醮墨写出石头姿态和大体的形状,尔后用浓墨破淡墨地在石头的边缘积染,形成块面组合和阴阳变化,再用淡墨点洒大小不样墨点后泼水冲撞,要求所画的石头形象而生动,并凸现出质感、骨感与肌理感。在同一色阶里有黑、白、灰的变化,也有水墨相互融合带来视觉张力,它既有笔法,又充溢着墨韵、墨气和墨味。为了丰富画面,增添画面的气氛,在石隙处,或石偏旁处画上鱼儿、蜻蜓、鸟儿之类小动物,形成大与小、动与静的对比,又增强了作品的趣味性和欣赏性。

    阳光近些年所画的水墨画,除了一些尺幅巨大的作品,还画了一些笔简意赅、尺幅相对较小的作品,归纳起来题为《花非花系列》、《家乡风情系列》。应当说,这两个系列属于花鸟画范畴,前者是以花为图,后者是以果为像。当然,这两系列中的题材不是画家刻意为之,大都源自生活中的自然而然,当进行宏大的桂林山水为主题创作前,需要大量地写生,他在画层峦叠嶂或高山峻岭的同时,也画些柳岸、江村、柏屋、竹舍,还有荷田、水塘以及无名的花卉与野果,也正是这些花卉与野果触动了他心理的记忆,迸发出乡愁、乡恋与乡情。需要指出的是,时代在变化,人们的审美也在变化,面对当下的情境,画家其根本问题是形式语言的探索创造,而不是依旧用过去的画法来表现,凡能载入史册的画家,并不是丰富的人生,而是他个性语言创造风格化。故而,依照传统花卉方法来创作,难以有所作为,必须构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法和视觉图式。作画之始,面对无名的花卉与野果,舍其像,取不太像,或像与不像之间,看花不是花,不是花又是花的意象造型观。果是大点、小点、白点、黑点,是墨点又是果,是果又是墨点,墨点似果,果果为墨。这些都尽量远离传统模式,只强调用笔书写的变化和水墨的泼洒,作为一种肌理和色彩的需要。画面引入平面构成,一种有意味的笔墨意象,一种有别于传统的空间结构,带给我们一种现代视觉图式。

    认识阳光20年来,见证了他的绘画己经历了四变,每次变化是既有想法也有办法。他的探索并不是那种循规蹈矩地渐行,但也不是否定一切而另起炉灶,但如此大的四次变化、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也不多见,他把“变”不作为目的,只是自己艺术探索进程中的一种方式。通常来说,依托传统的画家在积累中求变,现代意识的画家在变化中积累;传统画家追求笔墨与人格的完整,现代性画家追求时代与观念统一。阳光是一个折中型画家,他既有笔墨的厚度,也有现代水墨探索的能力,未来必将得到他未曾得到的成果。

    壬寅仲春于北京罗马公寓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工作室导师、教授)


    1   古树系列

    静待春归,纸本水墨, 300X800cm,2021年

    枯木逢春,纸本水墨,  400X200cm,2021年

    向阳朝气萌动 ,纸本水墨, 1000X200cm,2021年

    春的气息,纸本水墨,  98X98cm,2021年

    古树新枝,纸本水墨,  98X98cm,2021年


    2   漓江山水系列

    笛乡晨曦,纸本水墨,  98X98cm,2021年

    崛起,纸本水墨,  200X450cm,2021年

    漓江岚韵,纸本水墨,  700X200cm,2021年

    漓江渔歌,纸本水墨,  98X98cm,2021年

    山谷清单,纸本水墨,136cm×68cm,2021年


    3   桂林洞奇石美系列

    洞奇石美之三,纸本水墨,  98X60cm,2021年

    洞奇石美之四,纸本水墨,  98X60cm,2021年

    屹立,纸本水墨,  300X200cm,2021年

    漓江鱼,纸本水墨,98cm×60cm,2021年


    4  花非花系列

    春意盎然,纸本水墨,360X98cm,2022年

    花非花之二,纸本水墨,  98X98cm,2021年

    花非花之三,纸本水墨,180X98Cm,2021年

    花非花之一,纸本水墨,  98X98cm,2021年

    惊蛰,纸本水墨,360cm×98cm,2022年

    惊蛰(局部)


    5  家乡风情系列

    白露,纸本水墨,136X68cm,2022

    春花秋实,纸本水墨,200X200cm,2021年


    丰年之一,纸本水墨,  98X98cm,2021年

    芦笛更秋 ,纸本水墨, 98X98cm,2021年

    乡思,纸本水墨,98X98cm,2021年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高仿字画收藏误区:有地位有名气的画家作品不一定值钱
    高仿字画收藏误区:有地位有名气的
      “名利双收,作品未必有价值”  记者:有谁喜欢大量消费仿书画呢?  吴为超:大致有四种:企业家、收藏家、商业捐赠者和少数白领。一般来说,有实力的企业家和资

    -----2021-08-28

    复制市场坎坷发展
    复制市场坎坷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艺术复制市场被激活并启动。流行艺术产品将数字技术引入古代书画仿真制作领域。每个复制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术。临摹一幅很难临摹的画大约需要一

    -----2019-12-28

    水墨画所体现的艺术方向
    水墨画所体现的艺术方向
      长期以来,我一直认为中国画的造型意义在图像时代没有太大的价值。如果一幅国画想要表达社会问题,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来表达。如果不得不直接使用水墨,主要原因是它直接延续了

    -----2019-12-28

    拍卖名人书信会触犯书画家的权益吗?
    拍卖名人书信会触犯书画家的权益
      据报道,一年前,一起名人寄信侵犯隐私权的事件引起了持续关注。这源于北京中国国际贸易盛嘉拍卖有限公司于2013年6月22日在北京举办一场名为“亦收藏”—&m

    -----2019-12-25

    高仿字画的魅力在于物美价廉
    高仿字画的魅力在于物美价廉
      长期以来,高仿书画因其质优价廉而受到众多书画爱好者的关注。高仿的书法和绘画也是许多相互馈赠的首选。为什么高仿书法和绘画如此受欢迎?让我们一个一个来:  首先,高仿

    -----2019-12-21

    收藏书画要具备那两个方面的能力
    收藏书画要具备那两个方面的能力
      书画收藏是很有学问的。为了满足精华的需求,收藏者必须具备两种能力。  一是要有欣赏书画的能力。从古至今,这种能力都是一个成功的收藏家必备的素质。欣赏能力主要来自

    -----2019-12-19

    收藏沾有“官气”的书画应三思而后行
    收藏沾有“官气”的书画应三思而
      收藏书画的首选是名人的作品。这对每个收藏家来说都是一个明确的做法,有些人也理解名人效应。因此,当收集字画,他们特别注意的总统艺术学院,艺术协会、书法协会的主席,总

    -----2019-12-19

    一幅好的作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一幅好的作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什么样的工作是好工作?一般来说,一部好的作品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 工作必须有个性。如果你没有个性,你就不能谈论风格。如果你总是跟随别人,你将一事无成  不创

    -----2019-12-17

    中国传统书画步入老年期了吗?
    中国传统书画步入老年期了吗?
      之前甘肃书画院曾在兰州金城盆景公园举办了书画展。这次书画展展出了100幅书画作品。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有很多人在读书和画展,但是年轻人很少。基本上,老年人是来参观书

    -----2019-12-16

    一幅好画必须具备四方面条件
    一幅好画必须具备四方面条件
      一幅好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它才能真正存在于艺术史中。要做好一幅画,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我们需要具备四个条件。  首先,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必须有特殊的情感,表达特殊的情感

    -----2019-12-13

    别让书画艺术成为权力下的玩物
    别让书画艺术成为权力下的玩物
      古时候,提起名人书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文人墨客。这些有才华的书画名人大多是因其才华和作品而达到一定艺术水平的名人。如王羲之、汤伯虎的书画作品,因其艺术造诣之高,成为

    -----2019-12-11

    诗书画的结合能触动灵魂
    诗书画的结合能触动灵魂
      中国书法从象形到抽象,从实用到诗情画意,都具有当代艺术的特点,笔触和姿态成为书画家毕生的追求。这也是书法线条美的概括。它有一个连贯的氛围,拍下所有事物的图像,并移动它

    -----2019-12-10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