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学勤:教材装帧设计应以市场调查为基础
时间:2022-06-02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市场调研是设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现行中小学教材中的一些问题与这一常识相悖。一些中小学教材设计者,自以为出名,自以为是艺术家,批判社会审美水平,对大众审美素质嗤之以鼻。很多普通观众(读者)面对设计产品(作品),要么把它当艺术品崇拜,要么纠结于网络舆论。设计师与大众的关系不仅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也是美育普及与接受者的关系。设计师在设计产品(作品)或普及审美教育时,应以大众为中心。好的装帧设计不仅能使教材更加美观实用,还蕴含着美学内涵,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所有这些任务都需要市场调查。
构建良性的编读关系,应将编辑、设计者、学生、教师、家长、教育管理部门等相关人员纳入整个编读关系,尤其是教材使用者(学生)。在编辑和阅读的关系中,每个成员站在一个好的位置,发挥好的作用,是市场调研的基础。设计师是教材装帧设计质量的核心控制者,负责设计美育内容;他是编辑的方向向导,是中间协调人,是政治和专业事务的最终审核员;教师是教材的间接消费者,是美育(学校美育)的具体实施者,是教材设计的第二道把关人。学生是教材的最终消费者,是美育内容的具体接受者;是家长教材的第三道把关人,是美育(家庭美育)的具体执行者;教育机构(包括学校、教育局等。)是教科书政治的第二个守门人。
目前个别装帧设计师不做市场调研,甚至不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客户和服务对象,甚至编辑也不了解学校和学生的审美教育。有些老师不了解学生和家长的审美需求,有些校长和教育局长不了解每个分管区域每个班级的审美教育,有些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审美需求。最终无法相互协调,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导致问题重重。因此,我们必须从设计者开始做好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和因素的调查工作,并根据调查数据制定措施。
设计师应该围绕学生调查什么?从国家政策,消费者的情况(年龄,地域,性别,民族,学龄,知识掌握,认知规律,颜色偏好等。),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现有教材和教科书,到所学知识的视觉转化问题等。没有必要拟定一份调查清单。认真负责的设计师可以找相关资料。现在,关键问题不是设计师不知道调查什么,也不是他们懒于调查,而是真正的书籍装帧设计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与设计师得到的回报不匹配,导致设计师失去了进行细致负责的调查的动力。目前个别出版教材教辅资料的出版社和编辑,为了追求短、平、快、立竿见影的经济回报,甚至不惜“剪贴”,东用西用,把各种资料拼凑起来,最终导致对知识产权的不尊重和对装帧设计工作的忽视。教材设计的一部分,表面上看起来很认真负责,实际上却是敷衍了事,甚至是照搬照抄,最终导致插图出现很多错漏。此外,审计完成时会出现“问题教科书”。因此,要想设计出好的教材,首先要做的就是相关教育行政机构开展调查工作。作为代表学生和家长的甲方,教育机构在开展设计招标工作之前,至少要对“设计任务书”中涉及的各种问题和因素进行调查,给设计者一个明确的“当事人”
设计是服务于人们生活的实用产品,而不是纯粹的艺术品;中小学教材是教学和美育的实用产品。实用性要求我们调查谁在使用它,如何使用它,何时何地使用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改变浮夸文风的第一步,只是简单地从调查入手,而不是从拍脑袋的决定,从学习某国先进教材的经验,或者从照本宣科的做法到文件。一切都是真实的,不只是顶部,读者也不只是钱。做好市场调研,就是要真正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设计创作导向,践行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专业标准(设计、美育)与政治标准、市场逻辑、政治要求辩证统一。实现了对学生的精准调研,满足了他们的审美需求,兼顾了他们的实际情况,即使教材装帧设计成功了,也会得到市场的认可,进而实现相应的利润。只有把政治上的表扬、专业上的成就、经济上的获利、学生的喜爱、家长和学校的认可作为内驱力,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作者是中国文学批评家协会会员、内江师范学院教师)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