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位“浙大先生”书画作品杭州展出 现场还原竺可桢书房
时间:2022-05-21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展会现场。童小雨摄
103010中译本第一译者陈望道的《辞海》一词,著名作家郁达夫的原作,浙大老校长竺可桢的复原书房……一系列书画名家作品在此次展览中呈现。
5月18日,秋实墨韵——“浙大先生”书画展在浙江杭州开幕。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为浙江大学(以下简称“浙大”)的创建、发展和创新做出重要贡献的93位已故先生的书画作品,包括楹联、条幅、书信、书信、扇面等形式共157件。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次展览可以算是浙江乃至中国现代书画界的一次盛会。”展览策展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迟长青说。
据悉,本次展览包括沈、陆、沙孟海等书法大师,以及、潘天寿、丰子恺、吴冠中等画坛领军人物的作品。他们都曾在浙江大学任教或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很多“大君子”都有很深的学术造诣,但书画流传下来的却很少。本次展览部分展品为首次展出。
比如“一代儒将”马一浮一直挂在《共产党宣言》的自习室,潘天寿的之江大学百年校庆贺词,之前一直珍藏在浙大。这是他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
此外,还有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语言学家陈望道的题词《辞海》,中国近代考古学奠基人之一夏鼐的书信等。都是首次亮相。
很多人读过著名作家郁达夫的作品《息阴憩石联》 《沉沦》 《故都的秋》,但很少有人看过他的原著。在这次展览中,观众也可以看到实物。
“从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郁达夫的字并不像传统书法家那样‘规矩’,更多地体现了他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个人气质。”迟长青说。
此外,教育家姜亮夫《春风沉醉的晚上》的题词,字体优美,透露着浓浓的“文气”。著名语言学家任明山,多才多艺,精通诗词书画,篆刻。这次展出的几幅作品显示了他极高的书画水平。
现场还有一个值得“打卡”的地方:浙大老校长竺可桢的自习室,3354。这是一个老式的研究。据池长青介绍,现场展示的书桌是竺可桢用过的。抬头望去,书房的斋名是著名数学家苏题写的“藕舫书屋”。
苏与竺可桢有着深厚的友谊。浙大西迁时,正是在竺可桢的精心照料下,苏的妻儿平安抵达贵州。后来苏回忆往事时总说:“这么一位视老师如珍宝的好校长,我们怎么能不感动呢?”
在时间的隧道中,作品背后的历史图景逐渐变得鲜活起来。为了完成本次展览,工作人员像寻宝一样深入浙江大学档案馆、图书馆,得到了浙江图书馆、浙江美术馆、温州博物馆、义乌博物馆以及私人收藏家的大力支持。
比如齐林创立浙大前身求是书院的作品《历代封建史迹考》,就是从福建藏家那里借来的。宋恕《因竹以兰联》《近代启蒙思想家》由温州雁荡山一处石刻引申而来。
“寻宝”的过程漫长而艰辛,结果喜人而动人。徜徉在展厅,仿佛也沉浸在浙大深厚的文化底蕴中。
“这些学术大师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着广泛的兴趣和造诣”,迟常青介绍,用毛笔作为日常的书写方式,是时代的烙印,也是“浙大先生”对中国文化传承的坚持,从中也可以窥见浙大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和人才辈出。
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白表示,“浙大先生”是浙大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个展览在精神文化层面上呈现了浙大的发展简史,也让我们感受到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