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上的古人画像
时间:2022-05-20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在中国古代史料中,大部分历史名人都没有留下真实的画像。明朝以前的皇帝和其他名人的肖像大多来自明朝画家王琦和王思懿父子。这些黑白人像几乎一模一样,类型化倾向严重。
20世纪50年代,著名画家蒋接到一项重要任务:为中国古代科学家和文化名人画像。然而,一些历史人物,江,通过古籍搜索,但不能找到相关的画像3354。即使是文字描述也只有寥寥数语,不能完全反映人物的面部形象和体貌特征,更不能反映其内心世界。
后来,江想了一个办法,根据专业背景相同的人来创作历史人物的肖像:京中老中医是姚时珍的原型,气象学家竺可桢是天文学家祖冲之的原型。
接下来,该给诗人杜甫画像了。然而,江反复思考着身边的人,却始终没有找到可以作为原型的人。眼看交货时间越来越近,江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只好一遍又一遍地读杜甫的书。通过阅读大量古籍和史书,他逐渐对杜甫的生平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这一天,当姜正在洗漱的时候,他在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瘦削的脸庞和单薄的身影。他想到了杜甫穷困潦倒、东奔西跑的生活,这和他大半辈子的处境非常相似。就在这时,决定以自己为原型创作一幅杜甫的画像。在江的笔下,杜甫骨瘦如柴,傲然孤绝,透出一股淡淡的忧伤,尤其是他的面部表情,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心境,整个画面洋溢着强烈的悲愤和苍凉。
江运用现代人物绘画的表现手法,赋予历史人物以鲜活的血肉。其作品中的人像具有显著的个性特征,从中可以领略到相关古代名人的职业精神和精神世界,如李时珍的清瘦婉约之秀,杜甫的忧国忧民。这些画像一经出版并出现在学生课本中,便得到了读者的一致认可。
但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教科书中要指出这些画像的来历,并要求教师在教学大纲中对此进行说明。因为,不解释的话,很多同学可能总会认为一个古代人就是一本书里的画像。就这样,不经意间,错误的历史知识就种在了学生的心里。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