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美术学院原院长罗中立:“大巴山是我永远都画不完的题材”
时间:2022-05-11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罗中立创造了户外。
“这张脸像是久别重逢的第一眼。是每一个站在时代的父亲。面对他能唤醒观者对每一个父亲的记忆。”
5月10日晚10: 30,央视大型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如期播出。影片中,四川美术学院原院长罗中立向观众讲述了他创作油画《父亲》的心路历程和在大巴山的经历。
重庆日报记者电话联系了罗中立。看完节目,他深情地说:“大巴山是我这辈子都画不完的题材。她就像我的精神母亲,给我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罗二”为村庄“代言”
助力当地发展乡村旅游还原乡愁记忆
画中的老人看着前方,古铜色的脸上布满了皱纹,额头上布满了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到眼角.每一个看过《父亲》这幅画的观众,内心都有巨大的震撼。
1980年,这幅画完成时,罗中立32岁,是川美的一名大三学生,是当时班上年龄最大的学生。
1981年1月17日,《父亲》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轰动全国。如今,《父亲》已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入选国家级教材,被认为是当代艺术史上的里程碑。
103010的原型是巴中市平昌县司马镇双城村村民邓凯旋。双城村是罗中立年轻时体验生活、寻找创作素材的地方,邓凯旋是罗中立的地主。虽然老人已经去世多年,但在罗中立心中,他与许镇和双城村的感情纽带从未断过。
“我四月份才去了司马镇和双城村。我在镇上住了四五天,在村里住了一天。”罗中立对这次旅行有点兴奋。他说,当时听到村里的老人亲切地叫他“罗尔”,仿佛又回到了在这里扎根的那些年。
这幅油画很有名。作为写生创作的双城村,如何借势发展?前几年,平昌县和司马镇多方建议,在罗中立的支持下,决定以“乡愁品牌”为重点,更好地发挥《父亲》文化品牌的作用,着力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留住乡愁记忆。
去年底,平昌县正式启动“巴山美村,父亲的故乡”项目,以“父亲的村庄”为核心区域,在不改变原有风貌的前提下,建设集民宿、艺术、民俗、美食、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集散地。
"这次我回去看到工程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罗中立在电话中向记者介绍了这个乡村旅游项目。
“借助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希望司马镇和双城村能打造一个‘中国父亲节’的固定IP活动。”罗中立说,全国各地的绘画爱好者都可以来这里为父亲创作一幅满意的画作。我也希望你能带上你的父亲,在这里过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生日。
大巴山给予源源不断创作灵感
乡土题材值得用一生去创作
在担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期间,有媒体记者问罗中立退休后想做什么。罗中立幽默地回答说:“去山里吧。不过,退休前,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去山里。”
罗立中说的山,就是大巴山。它是陕、川、鄂、渝交界地带山区的总称,被称为千里山。
每个成功的艺术家都有自己的精神母亲。或高山,或大地,或河流,或故乡。他们博大的胸怀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对于罗中立来说,大巴山是他几十年来的精神母亲,这给他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许多人都知道泰山和黄山。我希望用我的画笔让大家了解大巴山。”凭借《父亲》,罗中立完成了艺术创作的转型。此后,他的作品始终以农民为中心,农村生活的素材和以“大巴山”为母题的系列作品几乎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生涯。
古往今来,大巴山富饶的土地和淳朴的民风培育出了非常丰富的民间艺术,民间手工艺人代代相传的各种年画、剪纸、刺绣、皮影、木雕、石雕、泥塑,就像大山里五彩斑斓的山花。正是这些材料,在罗中立的画笔下,变成了简单而明亮的色彩,扭曲而夸张的形象,坦率而朴素的语言。大巴山民间艺术的原生态欢乐、幽默、自由都在这里。
罗中立的绘画中,全部化为了本朴、由衷和自由自在的美意。罗中立永远记得在大巴山里一个夜晚的对话。山里没有电,那天他和邓开选聊天。邓开选跟他说,“每个人都要守好自己的本分,我是农民,本分就是种地,你是画画的,本分就是画画。”这一番质朴的话让罗中立顿时明白了——他要画的就是农民。
“这些年我一直在画大巴山,一直在画这里的农民,但是大巴山是我这辈子永远都画不完的题材。”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位一鸣惊人的大三学生,如今也已退休七年。但是罗中立对大巴山人的那一份牵挂和那一份描绘,却从未停止。“艺术只有植根民族,展现时代精神,才有生命力。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乡土题材值得我用一生去创作。”
今秋招收博士生
继续为培养青年艺术人才发挥光和热
在四十多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中,四川美术学院涌现了一批批具有影响力的画家,被称为“川美现象”。作为这一现象的第一批代表人物,罗中立对乡土社会的描述、对现实的关照,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艺术品市场逐渐繁荣。在艺术和商业之间,作为川美的老院长,罗中立对学生们又有着怎样的建议呢?
“真正的艺术才有真正的市场,好的艺术一定会有好的市场,但好的市场未必是好的艺术。”罗中立说,在充满诱惑的当下,必须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并努力工作,要让市场拜倒在自己脚下,而不是让自己拜倒在市场的脚下。
对已经从院长职务上卸任的罗中立来说,他很愿意继续培养青年艺术人才。“从今年秋季开学开始,学校邀请我继续回去带博士生,今后在川美校园和在重庆的时间会比较多一些。”罗中立说,他有责任帮助学生在未来创造更多新中国现实主义美术经典。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