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达简逸 不与人同——读刘建敏先生画作有感
时间:2019-12-17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刘建敏画作《行逸图》
庄子云:“虚室生白”,又或“虚而待物”。中国的绘画也正是在宣纸的虚白之中,挥毫泼墨,以笔的线写疾徐长短和墨的浓淡干湿构成的纹理,表现自然物的生命运行轨迹和音韵节奏。刘建敏先生的绘画,以浓郁墨色的万千变化,或干或湿、或浓或淡的交错构织,于纸面虚白中竖画三寸、横墨数尺,写山岳耸峙、江河奔流、草木荣枯;于简逸、纯粹、练达的笔墨气象营造中,又展现了自然山河浩瀚雄姿,可谓抟虚成实、黑白絪缊,与众不同。

刘建敏画作《桃源仙境图》
刘建敏先生造像山水之笔墨,可谓将中国绘画笔墨枯润之内涵,把握的精准而到位,并深得黄宾虹先生 “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三昧。如成功美术馆馆藏《行逸图》一作,笔端的提按、疾徐,墨润的浓淡、枯湿,如太极之阴阳双鱼,黑白交替、周而复始而环转不绝。其笔墨枯处之线条肌理,笔断意连而细腻柔和、飘逸自然,如祥云舒卷、纱雾横陈,更有飞烟踏浪的空渺与明澈;其墨象抟染浓媚处,又不让绵密春雨,温润中富于生命的深情,浓郁中又显厚重。那或浓稠或枯寂的墨色,在“似与不似之间”之中是山崖峰峦,是繁华如锦,是流云霞光。纯净的墨色变化,所展现出的非常之境,既见画家功力之通达厚重,亦见其画境万象之氤氲从容。

刘建敏画作《山行翠爽图》
再如《桃源仙境图》中,平远构图而水墨练达简逸。画家以自然而然的笔力流露、墨色错杂,与素宣的纯净构成水岸;以线写错综排布构成的山石肌理、丘峦沟壑;以紫毫中锋、如锥画沙攒簇聚散的墨点,造型的垄根植被;以线写顿挫与流畅,画写的奇峰轮廓。凡所种种,都可见墨色流动中由浓及淡,又由淡及浓,也都可见线写的排错中由聚到散,又由散到聚,流转不滞的浑润婉圜。

刘建敏画作《晴峦郁秀图》
还有《晴峦郁秀图》一作,画家于山水造像中,有来自传统的审美意趣和于自然天地中汲取的物象源泉,又有“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石涛语)的艺术自觉,有刊落一切表象,求取本真的觉醒。因此笔墨的恣意流动中充满了天地运转、月圆月缺的纯任自然轨迹。墨色的纯粹和宣纸的大片空白的交织组合,带给观者的既是抽象的笔墨起承转折、抑扬顿挫的运行,也更是寄托了画家情思和审美观的自然物象,是山是河、是风是雨,是耸峙于纸上的山川墨象,也是画家晶莹剔透生命真趣的明净画面。因而其绘画让我们观感的是一种自然地空谷回响和返璞归真,于似有若无的淡泊中所彰显出的也是他不与人同的绘画理念。
所谓大道至简,最充盈的天地运转规律却是最简单的阴阳交错,而期间又蕴含着交错变化中繁复的万万千千和博大精深。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画的用笔,从空中直落,墨花飞舞,和画上虚白,溶成一片……”。中国绘画由笔墨落于宣纸,絪缊成的无穷情思,体现在刘建敏先生简、纯、美的艺术追求上,是如其画作《山行翠爽图》中,单一墨色勾画的浩若繁星天地之象;是画图中线写疏密、墨点积染的石有阴阳向背三面,树有交互参差四枝,山势起伏显晦各殊,水之旋流缓急动静之迥别。以看似简单的笔墨交错,赋予天地自然不同事物之形式、禀赋,也就有了纸上那宏大万千的与古不同、与人不同。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