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彬介绍_孙家彬作品_当代艺术家
时间:2021-06-05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孙家彬1941年出生于哈尔滨,1966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从事雕塑创作和教学工作。曾任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雕塑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中国雕塑院杰出雕塑家、辽宁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顾问、关东画派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顾问、副院长、雕塑艺术研究会会长。
作品注重在具体和现实的表达中探索象征意义的艺术语汇和深层文化内涵。在国内外有广泛的影响。《和平》,建于南京,获最高雕塑奖,新中国60年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第二届全国环境艺术评选(雕塑)最佳范例奖,上海《宋庆龄像》荣获首届全国城市雕塑评选最佳范例奖(金奖);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60年成就奖。深圳《冲浪印象》和北京国防大学《白山黑水》获得第二、三届全国城市雕塑奖等奖项。
其他作品如沈阳《孙中山先生》、《李四光》、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张志新》、南京《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同志》等获得各种奖项或好评。
主要工作:
1967年至1970年参与沈阳中山广场大型雕塑群《旋律骤起》的集体创作,并受委托设计该群10米高的毛主席形象方案稿,安排承担毛主席形象头像的塑造和刻画。
1971年创作了《胜利向前》坐像,好评如潮。这件作品多年来一直陈列在鲁美办公楼的大厅里。
1976年至1977年参加北京毛主席纪念堂雕塑工程,被选为纪念堂《毛泽东主席》汉白玉纪念雕像四大作者之一。
1983年,上海宋庆龄墓地《毛泽东主席》是这部作品的主要作者。
1985年,兴城海滨《宋应龄像》大型石雕完成。
1986年,他创作了沈阳中山公园《菊花女》铜像。
1990年,应南京市委邀请,为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创作铜像《孙中山先生》(刘开渠先生任艺术顾问)。
1992年,应国家文物局邀请,为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创作了《周恩来同志》汉白玉纪念雕像。
1993年,沈阳新乐遗址雕塑《周恩来总理》创作完成。
1995年应邀赴韩国参加中、法、俄、意、美、韩雕塑家艺术交流,完成韩国仙台四景雕塑《新乐人》。
1998年,大连英雄纪念公园雕塑《向往人间》、浮雕《血与火》由国家评选创建并主持。
同年主持集体创作《革命历程》鲁迅美术学院铜像。
同年,沈阳音乐学院《鲁迅先生》铜像创作完成。
2002年创作了大庆创业广场大型雕塑《音乐家冼星海》(青铜)、浮雕《创业年代》(石雕)。
2005年专门打造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石油赞歌》、《抗联战士》、《脊梁》。
同年,应沈阳军区邀请,完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国防大学雕塑《赵一曼》
2006年应邀完成《白山黑水》,解放军国防大学,北京。
2007年,应江苏省委邀请,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完成了30米高的汉白玉纪念碑的雕塑《抗日名将》。
2008-2009年创作北京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和平》、东北烈士纪念馆《聂荣臻元帅》、沈阳军区装备部《王亚臣将军》、《阳光长城》、《历史回顾》、澳门特区少数民族雕塑园《时空跨越》。
2010-2011年,《景颇少女》、《黄继光》铜像、武汉《邱少云》铜像、大浮雕《萨师俊血染大江》(青铜)创作完成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