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裳花容——馆藏清代女性形象外销画展”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举行
时间:2020-06-03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云想衣裳花想容 再现清代女性芳华
清代女性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的职业是什么?也许你不必翻阅历史书,你可以通过展览一瞥。最近,广州十三行博物馆重新开放,并带来了一个新的展览,“尚云华容——清代女性形象出口展”。
据介绍,这批出口画中的女性形象不仅包括官方的女性或美女画,表现的是“欲衣欲花似云”的东方美女形象,还包括普通工匠和杂技团的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一时期中国女性的生活方式。他们成为清代中西贸易的参与者、文化的传播者和时代的推动者。
广州工匠的手艺非常好。
女性主题的出口画非常受欢迎
在18和19世纪,出口画的生产集中在广州的13号线。描绘的主题非常广泛,反映的内容也非常丰富。这可以说是那一年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态的全景。其中,不同身份的中国女性是出口画家非常热衷描绘的对象。展出的《19世纪中晚期永泰兴外销通草画英文广告单》说明了这一点。永泰行是19世纪中后期著名的出口画店。它位于广州十三行附近的怀远驿站。在这张广告单上,商店里出售30种曹彤的画,其中第9项是一艘花船,第23项是一位女音乐家和歌手,第30项是一幅古代美人画。可以看出,出口的女画有特殊的类别,这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流行题材,受到西方人的欢迎。
这些出口画主要分为水彩画、油画、玻璃画和象牙细纹画。水彩画包括水彩画和水粉画,是现代西方绘画中常见的一种绘画形式。广州的出口水彩画通常是用纸或纸莎草以及丝绸制成的。此外,还有画在贝壳、菩提叶和其他材料上的水彩画。这次展出的是画在菩提叶上的水彩画,非常特别。据报道,在制作过程中,珍贵的菩提叶需要在水中浸泡一个月左右,以去除叶肉和叶脉。在阳光下晒干后,薄如蝉翼的菩提叶被铺成瓷砖用于绘画。这也反映了当时广州工匠的聪明才智,他们善于利用各种材料创作出口画。
东方口味和西方美学都被吸收了。
清代出口女性题材绘画是专门为出口而设计的商业绘画。它们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宫廷仕女画和文人仕女画。他们既有东方品味,又有西方美学。展出的许多出口画反映了19世纪皇宫和官方家庭中妇女的形象和生活。这是画家为了满足西方人对中国上流社会女性及其生活的好奇而创作的。画中的女性形象有着精致的东方面孔、柳眉和嘴唇,以及华丽的服装和配饰。它住在一个精致的庭院里,充满了强烈的异国情调。它也显示了清代生活在深闺的女性的休闲和优雅的兴趣。
庭院游戏是当时女性释放天性的一种方式。在展出的《19世纪末菩提叶水彩官员女眷图》中,描绘了10个穿着考究的女人在院子里打蟋蟀。他们要么站着,要么蹲下来,眼睛里带着微笑,很开心,完全投入到这项娱乐活动中。远处可以看到荷塘和起伏的群山,美丽的园林景色和各种活动相互映衬。这幅画也是迄今为止见过的最大的曹彤画作,长40厘米。因为通草的髓是用手切割的,所以它很脆,通常体积很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批出口画中,也有中国女性用外国酒杯品酒。《19世纪中期通草水彩女性斗蟋蟀图》,照片中的女人左手拿着酒瓶,右手轻轻拿着外国酒杯,慢慢地喝着。可以看出,在中西文化的双向交流中,广州已经成为了前车之鉴
优雅动人的女音乐家,耍木剑的女演员,勤劳的养蚕人……各行各业的女工形象也出现在展览中,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广州13个旅游行业的盛况。
明末清初,广州十三行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著名学者屈大均曾在《钱庄十三行》一诗中描述过十三行的繁荣所带来的繁荣。因此,在十三行周围出现了大量满足商人需求的商店和娱乐场所。19世纪,广州街头随处可见各种歌剧和杂技表演。《19世纪纸本水彩中国女性图》向我们展示了清代女性精神的一面。
当广州的13线商人为外国商人举办宴会时,他们经常安排中国戏曲表演。还有妇女家庭班,让家庭成员放松。这些从事民间艺术表演的女音乐家精通各种中国乐器。它们民间艺术精湛,造型优美,富有浓郁的中国情调。因此,它们也成为海外艺术家的绘画对象。钹、唢呐、云公、木鱼、二胡.这些乐器都出现在展出的作品中。
在18和19世纪,茶、丝绸和瓷器是中国和西方之间的主要贸易商品,并通过广州的13条线大量出口到海外。有大量以茶叶、丝绸和瓷器生产为主题的出口画。可以看出,妇女不仅参与传统农业和水稻生产,还参与采摘茶叶、加工、销售、采摘桑树、养蚕和丝织等一系列过程,间接参与广州的十三条贸易线。展出的《19世纪通草水彩杂耍女性图》展示了清代妇女养蚕和制丝的步骤,有12幅生动的画面,即:采桑、养蚕、养蚕、选蚕、蚕茧、煎箔、养蚕、经、络丝、染色、解缠和编丝。精细程度显而易见。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