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替河山添彩色——吴作人艺术馆系列展览解读
时间:2022-06-10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油画《黄河三门峡中流砥柱》 (1)吴作人
以著名艺术家捐赠的作品为基础的名人美术馆、美术馆、纪念馆,在中国已经发展了30多年。它们与城市艺术文化的整体格局一起,形成一道亮丽的艺术风景线:以大众教育为价值取向,传播文化和艺术品的价值和内涵。苏州吴作人美术馆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吴作人先生是在苏州出生、生活了20年的一代艺术大师,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艺术界的又一领军人物。为庆祝吴作人先生对中国艺术的贡献,感谢他对苏州的深情厚意,1993年,在苏州定慧寺巷88号建成占地1430平方米的吴作人美术馆。藏品包括油画、国画、书法、素描、水彩画等捐赠作品90件,家庭作品20件。
用什么方式才能更好的解读和表达?怎样才能让艺术作品的资源得到更好的研究和展示,发挥其作用?苏州公共艺术文化中心吴作人美术馆近年来的一系列展览,不仅关注作品本身的意义,也关注艺术家及其作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以及他们创作的背景和思想脉络。他们的实践思维,以一系列的线和面,为名人美术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7年,吴作人美术馆举办“丹——吴作人、《佛子岭水库》山水添彩研究展”,展出作品34件,相关文献20余件。20世纪50年代,吴作人正值壮年,活动最多的是到基层采风。他去的第一个地方是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坝”的佛子岭水库。这是响应毛主席“治淮”号召,集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功能于一体的第一个治淮骨干工程。吴作人和他的妻子萧淑芳不远万里来到水库工地,在大量素描和油画的基础上创作了油画《佛子岭水库》。这幅画参加了1955年第二届全国美展,并在随后的两年里两次作为宣传画单独出版。
2018年,适逢吴作人诞辰110周年,吴作人美术馆特别策划的“3354吴作人与苏州研究展”通过80余件绘画、书信、文献、实物,梳理了吴作人与故土苏州的不解之缘,包括“吴家风”对其艺术、生活的影响。在多年来频繁而密切的人际交往中,对苏州书画艺术群体繁荣脉络的启示;三次访苏期间,他以苏州园林和太湖风光为内容,进行了各种艺术创作。
2019年“吴作人《黄河三门峡》《为潭柘河山色添色——》研究展”展出作品及文献120余件。1952年10月,随着毛主席视察黄河后向全国发出“搞好黄河”的伟大号召,三门峡黄河水利工程在新中国水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吴作人两次到工地视察。壮丽的景色和改造山河的宏伟计划让他心潮澎湃。他有一个“黄河三部曲”的宏大创作计划,还热情地写了一首诗“三缺《三门峡歌》”。后来完成的三部曲的另外一、二和四幅草图现在收藏在中国美术馆。
2020年举办“中国画3354吴作人金鱼作品研究展”,使中国画的主题表现、品类技法、风格流派等学术研究课题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展览别出心裁地介绍了中国金鱼的科普介绍,摘录了现代中国画中金鱼题材的创作和吴作人半个世纪不同时期创作的42幅金鱼题材作品,呈现了吴作人金鱼题材中国画从早期探索到后期风格形成的心路历程和艺术的整体发展轨迹。
2021年,吴作人美术馆举办“惟为山川添彩”,1961年东北吴作人旅行写生研究展。这是吴作人、萧淑芳、余枫等人参加中国美协组织的“旅行写生”活动,历时两个多月,在哈尔滨、伊春、牡丹江、长春、延边等美丽富饶的东北地方流连忘返的创作。此行之后,吴作人对着萧淑芳的一首作品即兴作诗:“边疆奇花异草,风霜寒,志更诚。但为河山添彩,不争分夺秒百花名。”展览展示了素描的丰硕成果:48件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配以报纸、书籍、画册、照片等30件文献资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佛子岭水库》研究展和《黄河三门峡》研究展是类似的。——截取吴作人多部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社会主义建设新精神,反映建设成就的代表作。东北旅行写生研究展,以日常的题材和平凡的创作状态,折射出淋漓尽致的光彩,诠释了吴作人“为生活而艺术”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这既是吴作人一贯的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理念,也是文艺为人民服务、为新时代发声的核心和主导作用。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吴作人在西方有过两次珍贵的写生之旅,历时近一年半。他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环境、一个时代和一个民族。”新中国成立后,吴作人对新中国美术的发展方向有着清醒的认识:“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美术是人民的战斗武器,是建设者的鼓手,是生活和美的赞歌。”
1960年,江苏国画院为期3个月的绘画活动,历经6省10余市,行程23000里,随后在北京举办的“山川新面貌”主题展,在内容、题材、形式上都表现出“笔墨当与时俱进”。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全国各地的画家如火如荼地深入劳动生产一线采风写生。而吴作人则有更早、更自觉的示范: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他就一直深入工厂、农村、工地、部队、矿山,足迹遍布全国。他的意义不仅在于在认识生命和自然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更重要的是,当他面对新时代、新生活、新面貌、新成就时,他成为了103010《黄河三门峡》103010这样“民族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时代的主旋律。
实主义题材的丰碑之作,也是披荆斩棘致力油画民族化创作实践的代表作:熔思想感情、艺术修养、绘画技巧于一炉,从容不迫地挥写了对祖国母亲的拳拳之心和为新时代立言的殷殷之情。这是对当代中国油画发展作出的“承前启后”的历史性贡献。 吴作人既受到江南文风和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有来自吴门独特的人文、山水、气候的熏陶,故乡始终是他浓浓的乡情和心灵的归宿,比如他的书法诗词和中国画等,对家乡思念之殷、对同乡敦勉之切历历可见。这既是个“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答案,也是“问渠那得清如许”的起因。说小,即是一个成熟的艺术家都应有的个人语言表现独特题材的面貌风格,他的中国画金鱼,造型精准生动,笔墨精湛凝练,意境平和清远,不仅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由衷喜爱,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也矗立起了一座艺术高峰。说大,他把貌似笔墨游戏的雕虫小技提升到“乘一总万,举要治繁”的艺术主张上,把熟知对象的结构成于其中国画的笔墨塑造,强调以“有我”的艺术家修养成就作品的艺术境界。
名人名家艺术馆由于普遍藏品有限,研究力量薄弱,如果没有新的研究视角或成果导入,那么就只能流于挂作品的传统展览模式,难以引起观众的兴趣。但通常而言,艺术馆与艺术家及其家人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和亲切,在收集及鲜为人知的具体生活、创作背景和细节等一手资料上反而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最早提出要做《佛子岭水库》研究展时,吴作人先生的家人还很疑惑:仅凭一张画做什么展览,又能做出什么样的展览?事实上效果特别好。名人艺术馆的优势,在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因势利导上,和保障藏品、展览、出版、艺术教育功能的较高质量上。
吴作人艺术馆最重要的一点或许就在于“螺蛳壳里做道场”,以一幅作品、一项专题、一个活动、一类题材、一次行程为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一次次不厌其烦地查寻资料,一趟趟孜孜不倦地采访有关人员,在拮据资源上深耕细作、精耕细作,让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从而完整详细地展现了吴作人艺术创作的前因后果、时代背景和思想变化,并集作品解析、艺术阐述和深远意义等等的诸多元素融汇于此,立体而丰满——虽为沧海一粟,却也可窥见一斑。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