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华纳艺术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王平:延安《讲话》是新中国画的精神之脉


    时间:2022-06-07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李可染先生曾说,新中国成立之初,有人认为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画的厄运也会随之而来。似乎现实也是如此。1949年7月第一次全国文化大会期间举办的全国美展,301位作者中,中国画家只有27位,作品39件,仅占作品的十分之一。可见当时中国画的处境是惨淡的。然而,1953年9月,全国中国画展览举行时,有200多位作者和245件作品参加了展览。1955年举行的第二届全国美展,展出国画(当时叫彩色水墨画)作品214件,占全部展出996件作品的21%;到1956年7月,760位作者和944幅作品入选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览。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17年间,中国画不仅数量增加,而且创造了3354幅新中国画,这些后来被称为新中国红色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一路传播的状态。其中包括傅抱石-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姜岩的《考考妈妈》、黎雄才的《为祖国寻找更多的资源》、关山月的《武汉防汛图》、赵望云的《新开发的公路》、石鲁的《雪天驮运图》、周昌谷的《古长城外》、唐文宣的《两只羊羔》、杨之光的《婆媳上冬学》、天蚕土豆的《一辈子第一回》、方增先的《工地探望》、刘继卣的010李奇《粒粒皆辛苦》、李硕卿《闹天宫》、王胜烈《兵车行》、《头等羊毛》、刘文熙《河清有日》、姚有多《爹去打老蒋》、钱松喦《洪荒风雪》、李可染《为祖国寻找资源》、张平《北平和平解放》等红色经典。

    中国成立后,中国画并没有被边缘化,而是走向了新中国艺术舞台的中心。中国画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塑造了新国画?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关于中国画改革的争论和实践探索一直在进行,但中国画始终未能取得根本性的突破。民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同情群众的画家,也出现了一些结合西方现实主义丰富和提高中国画表现能力的画家,甚至出现了一些关注劳动群众现实生活的作品。他们努力“走出象牙塔”和“走向大众”,但他们的作品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根源在于他们文艺思想的局限性。当他们以拯救大众的姿态面对生活和大众时,就注定了他们的作品很难真正走进大众的内心。建国后,在“国画现代化”运动的进程中,一些中国画家也注重结合生活进行创新,但仍有深层次的思想因素制约着他们的自我突破。如1953年,王迅为“第一届全国中国画大展”题写《转战陕北》:“艺术家们开始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画面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景象,如电线杆、火车、写实的房屋、干部服装的人物等。”但在这样的组合中,往往会出现明清山河突然开火车的情况,并不是真正的新国画。对此,王迅认为最根本的问题是:“还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审美思想和创造思想的问题。无论人遇到什么问题,花鸟山水都是共同的,画家必须与人民同甘共苦,才能最终达到根据生活创作艺术的目的。”李华还说,“所以,改造中国画,最重要的是先改造画家的心灵,换一个新的心灵,新的世界观,新的艺术观,新的审美,新的阶级立场,才能产生新内容新局面的新中国画。”今天回顾建国初的这些经典,不难发现,这些作品的主题和内容主要是关于建设新中国、革命历史、革命圣地和毛泽东的诗歌,其基本特征是鲜明的人民文艺立场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思想,这是中国画家思想转变的结果。改造中国画家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方法都指向1942年毛泽东同志《小龙湫下一角》。延安《载歌行》围绕“我们的文艺为什么属于人民”和“如何服务”这两个基本问题。毛泽东同志认为:“人为什么存在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也是一个原则问题。”他还指出,“我们的文艺都是为了人民,首先是为了工农兵,为工农兵创作,为工农兵所用。”103010强调文艺工作者要从“思想改造”入手,紧密结合工农群众,树立无产阶级思想情感。

    是中国新画家主动或被动地改造自己,在思想上接受延安《主席走遍全国》精神,认同毛泽东的文艺思想,确立“文艺为人民”的创作立场;在情感上,它真正与工农兵结合起来,表达甚至讴歌劳动人民的生活,这使得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里,中国画虽然经历了政治和经济困难的漩涡,此外,中国画也遇到了民族虚无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干扰,以及艺术与政治、艺术与生活、普及与提高、传统与现代、民族与西方等辩证统一尺度的把握问题。但中国画依然可以高歌猛进。是延安《移山填谷》开启了包括中国画在内的中国文艺的新时代。从这个角度看,延安《八女投江》是新中国画的精神脉动。

    (作者是《雪夜送饭》社社长兼总编辑)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高仿字画收藏误区:有地位有名气的画家作品不一定值钱
    高仿字画收藏误区:有地位有名气的
      “名利双收,作品未必有价值”  记者:有谁喜欢大量消费仿书画呢?  吴为超:大致有四种:企业家、收藏家、商业捐赠者和少数白领。一般来说,有实力的企业家和资

    -----2021-08-28

    复制市场坎坷发展
    复制市场坎坷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艺术复制市场被激活并启动。流行艺术产品将数字技术引入古代书画仿真制作领域。每个复制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术。临摹一幅很难临摹的画大约需要一

    -----2019-12-28

    水墨画所体现的艺术方向
    水墨画所体现的艺术方向
      长期以来,我一直认为中国画的造型意义在图像时代没有太大的价值。如果一幅国画想要表达社会问题,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来表达。如果不得不直接使用水墨,主要原因是它直接延续了

    -----2019-12-28

    拍卖名人书信会触犯书画家的权益吗?
    拍卖名人书信会触犯书画家的权益
      据报道,一年前,一起名人寄信侵犯隐私权的事件引起了持续关注。这源于北京中国国际贸易盛嘉拍卖有限公司于2013年6月22日在北京举办一场名为“亦收藏”—&m

    -----2019-12-25

    高仿字画的魅力在于物美价廉
    高仿字画的魅力在于物美价廉
      长期以来,高仿书画因其质优价廉而受到众多书画爱好者的关注。高仿的书法和绘画也是许多相互馈赠的首选。为什么高仿书法和绘画如此受欢迎?让我们一个一个来:  首先,高仿

    -----2019-12-21

    收藏书画要具备那两个方面的能力
    收藏书画要具备那两个方面的能力
      书画收藏是很有学问的。为了满足精华的需求,收藏者必须具备两种能力。  一是要有欣赏书画的能力。从古至今,这种能力都是一个成功的收藏家必备的素质。欣赏能力主要来自

    -----2019-12-19

    收藏沾有“官气”的书画应三思而后行
    收藏沾有“官气”的书画应三思而
      收藏书画的首选是名人的作品。这对每个收藏家来说都是一个明确的做法,有些人也理解名人效应。因此,当收集字画,他们特别注意的总统艺术学院,艺术协会、书法协会的主席,总

    -----2019-12-19

    一幅好的作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一幅好的作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什么样的工作是好工作?一般来说,一部好的作品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 工作必须有个性。如果你没有个性,你就不能谈论风格。如果你总是跟随别人,你将一事无成  不创

    -----2019-12-17

    中国传统书画步入老年期了吗?
    中国传统书画步入老年期了吗?
      之前甘肃书画院曾在兰州金城盆景公园举办了书画展。这次书画展展出了100幅书画作品。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有很多人在读书和画展,但是年轻人很少。基本上,老年人是来参观书

    -----2019-12-16

    一幅好画必须具备四方面条件
    一幅好画必须具备四方面条件
      一幅好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它才能真正存在于艺术史中。要做好一幅画,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我们需要具备四个条件。  首先,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必须有特殊的情感,表达特殊的情感

    -----2019-12-13

    别让书画艺术成为权力下的玩物
    别让书画艺术成为权力下的玩物
      古时候,提起名人书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文人墨客。这些有才华的书画名人大多是因其才华和作品而达到一定艺术水平的名人。如王羲之、汤伯虎的书画作品,因其艺术造诣之高,成为

    -----2019-12-11

    诗书画的结合能触动灵魂
    诗书画的结合能触动灵魂
      中国书法从象形到抽象,从实用到诗情画意,都具有当代艺术的特点,笔触和姿态成为书画家毕生的追求。这也是书法线条美的概括。它有一个连贯的氛围,拍下所有事物的图像,并移动它

    -----2019-12-10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