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东:让博物馆在社会发展中更有力量
时间:2022-05-20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这个博物馆是一个时代和一段历史的见证。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在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沈阳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沈阳市文物局)举办的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中,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研究员做了“博物馆的力量”的主题演讲。
作为一名具有历史学专业背景的学者,梁启东认为,博物馆的实力体现了其四大功能:历史文化的象征、文明传承的载体、地域形象的窗口和社会教育的平台。博物馆是历史、经典、文化、创意和时代的力量。
博物馆作为文明传承的载体,是人类社会文明传承的载体,是不同文化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博物馆作为区域形象的窗口,展示国家形象和区域形象,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是区域品牌价值的象征,是国家历史、民族文化和区域特色的形象展示。
梁启东认为,博物馆具有保存人类社会文化遗产、为公众提供文物知识和信息资源、对公众进行文化教育的作用。它是社会教育的平台。博物馆不仅见证了历史,展示了陈喆的现实,也预示着未来。
在谈到如何发挥博物馆的优势,如何使其更加强大时,梁启东说,博物馆的发展要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大局,努力提高其政治地位。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落实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我们应该看待博物馆的功能,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力量。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重要文化象征。博物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梁启东提到,要让博物馆更强大,就要融入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创新博物馆的运营模式。他提出了“三化”建议:数字化、大众化、时尚化。
在数字经济条件下,网络产品对博物馆的生存至关重要。虚拟现实技术将通过开设网上商店在博物馆得到广泛应用。要加大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虚拟博物馆的探索力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将改变博物馆的展示和引导方式,为博物馆的个性化、知识化和互动化提供技术支持。目前,AR和VR技术在博物馆展览宣传中的应用,大大增强了文物展览的吸引力,增强了博物馆与观众的互动和参与,激发了观众对文物和历史学习的兴趣。
在普及方面,梁启东提出博物馆要放下身段,走出大厅,走向大众,让普通人参与进来。博物馆展览要有代入感和参与感。真正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群众。一句话:让博物馆走向大众,让大众走进博物馆。
关于时尚,梁启东提出,博物馆、纪念馆要通过时尚价值、品牌价值的培育,培养和扩大忠实的“粉丝”,深化IP形象,尤其是青少年“粉丝”。当前,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背景下,扩大内需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础。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消费的习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博物馆要顺应这一趋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让市民参观博物馆成为时尚,让看展览成为新习惯,让博物馆的文物和展览更具时尚价值和品牌价值。
梁启东还建议,辽宁的博物馆建设要与城市更新、乡村建设相结合,让更多的博物馆成为我们城镇的“文化绿洲”、“城市客厅”、“文明窗口”。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