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厚重历史易感知、更有趣
时间:2022-05-20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讲述人:河南博物院院长 马萧林
[一线旁白]
900年前的“贾湖骨笛”、战国时期的“坐在脚上画铜灯的人”、隋代坐在彩陶里的女性人物……近日,河南博物院多件“明星”文物携手省内12家博物馆的藏品,约好了“只有河南”剧院幻城,去了一趟“麦田里的博物馆”。
河南博物院创建于1927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多元的文化资源,为大众搭建了展示中原历史文化、链接古今中外的窗口和桥梁。
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说话。作为“全国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的同时,积极适应新时代特征和新消费需求,构建和完善创新管理模式,通过品牌效应提升文化传播力,积极融入市场,搭建平台,统筹线上线下,探索出一条符合地域和自身特色的文化创意发展之路。
2019年2月,河南博物院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文化创意基金会”,致力于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研发、推广和销售。2020年11月,他牵头成立了河南省博物馆学会文创专业委员会,首批成员22人。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尝试和积累,我们明确了以“宇博文创”为主品牌,产品和活动两个子品牌为辅的品牌战略。文创的空间也从最早的18平米发展到今天的院内外、线上线下的广阔舞台,开发了近1600个文创产品。从古币巧克力、玉女舞者棒棒糖,到最新的“纸有点难”文创卷纸、数字典藏NFT,我们已经申请注册了“考古盲盒”、“国宝奇遇”、“女士乐队”…….宇博文创在博物馆中实现了传统与新潮、传统与科技的有机融合,让厚重的历史、神秘的文物更容易被感知,也更有趣。
博物馆的力量来源于文化的力量。如今,博物馆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文化生活需求方面的潜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一个博物馆人,我真的看到,有“生命力”和“新潮”的不仅仅是文物,还有大家心中的文化自信。未来,河南博物院将继续寻找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生活的契合点,激发更多文化创意,用心、有情地讲好中国故事。
(项目组:本报记者王美英、李云、王胜喜、丁岩、王思敏,通讯员杜克成、许孟玲)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