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华纳艺术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让艺术院校的思政课更有吸引力


    时间:2019-06-17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等重要论述,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向高校发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总动员令。艺术院校大学生既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又独具艺术专业个性。艺术院校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就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专业特点,以美育促德育,以艺术化人心,努力将思政教育的“盐”与艺术专业教育的“汤”相融合,让思政课润物无声地给予学生人生的启迪、智慧的光芒、精神的力量。融美于学:打造思想政治教学金课思政课要想把学生的注意力真正吸引到课堂上来,对教师提出了挑战。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八个统一”要求,这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遵循的原则方法。思政课要想成为一门金课,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思政课必须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教师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敢于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其次要具备创新性和挑战度,即教学方式要新颖,有师生互动和思维启发。这就要求思政课必须做到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八个统一”的要求体现了艺术院校思政课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现实需要相结合,将理论阐释和价值观引导寓于艺术知识传授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透彻教育和思政课堂创新性。广西艺术学院在发挥艺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上进行了有效探索。学校坚持立德与审美并举,将优秀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发展等艺术资源融入思政课堂,深挖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深入浅出讲解理论知识,实现艺术与思政理论的跨界融合,让思政课变得“有知有味”。学校还结合学生写生、采风、展演等艺术实践,开展主题创作,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努力打通思政课和专业课的壁垒,让思政课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金课。寓美于教:提高思政教师文艺素养办好思政课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专业化思政教师队伍。艺术观是艺术院校开展思政教育中思政和艺术的重要结合点。广大思政教师必须担当起铸魂育人的时代重任,在教学中注重树立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观,增加马克思主义艺术观教育的教学内容,强调立德树人与艺德育人的融合。教育是双向互动的实践,文艺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载体,是搭建积极型师生关系的桥梁,也是提升教师人格魅力的必要素养。思政课教师文艺素养的提高已成为艺术院校开展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探索方向。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意味着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经得起大风大浪、明辨是非,也要具备专博结合的知识结构和文艺素养,有能力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待历史文化成果,指导文艺创作。做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意味着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师必须自律守正,拓宽研究视野,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亲其师”的同时“信其道”,达到“敬而受教”的境界。广西艺术学院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教学与研究,不仅针对艺术大学生的特点,增加了马克思主义艺术观的教育,还依托艺术学理论,招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此外学校还通过组织教师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参与培训进修,观摩艺术创作展演等方式,引导思政课教师主动研究学习艺术专业知识,提高教师队伍的文艺素养。以美育人:形成思政艺术教育合力发挥专业优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加强和改进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由之路。艺术院校除了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之外,还要把握艺术生的特点,摒弃“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依托专业优势,形成融课程教学、理论研究、艺术实践和校园美育于一体的育人合力,将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开展“名师名家上讲台”是加强艺术和思政跨界融合的有效手段。艺术家们更善于从艺术领域挖掘贴近学科、学生感兴趣的思政素材,更好地将思政内容与艺术教育融会贯通。艺术院校可以让艺术家们直接承担部分思政课教学任务,也可以在专业授课中融入思政元素,达到思政教育与艺术专业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效果。将思政实践教学与艺术专业实践相结合,则是把思政教育内容活学活用的有效途径。艺术院校的思政课堂可以集艺术教学、思政教育和社会服务于一体,指导学生开展主题创作、社会服务、艺术展演等实践活动,让思政教育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自学,实现艺术与思政同频共振。以文培元,以美铸魂,则有助于搭建艺术与思政的契合点和连接点。广西艺术学院通过实施思想文化铸魂工程,开展主题创作展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实施环境优化提升工程,建设艺术人文景观,将美育融入学生日常;通过实施文化品牌培育工程,让特色校园活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还依托校史馆、民族音乐博物馆、历代美术作品收藏馆、漓江画派精品馆等场所,打造馆群文化精品,做细、做强、做优美育工作,构筑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新高地。(作者:蔡昌卓,系广西艺术学院党委书记)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高仿字画收藏误区:有地位有名气的画家作品不一定值钱
    高仿字画收藏误区:有地位有名气的
      “名利双收,作品未必有价值”  记者:有谁喜欢大量消费仿书画呢?  吴为超:大致有四种:企业家、收藏家、商业捐赠者和少数白领。一般来说,有实力的企业家和资

    -----2021-08-28

    复制市场坎坷发展
    复制市场坎坷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艺术复制市场被激活并启动。流行艺术产品将数字技术引入古代书画仿真制作领域。每个复制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术。临摹一幅很难临摹的画大约需要一

    -----2019-12-28

    水墨画所体现的艺术方向
    水墨画所体现的艺术方向
      长期以来,我一直认为中国画的造型意义在图像时代没有太大的价值。如果一幅国画想要表达社会问题,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来表达。如果不得不直接使用水墨,主要原因是它直接延续了

    -----2019-12-28

    拍卖名人书信会触犯书画家的权益吗?
    拍卖名人书信会触犯书画家的权益
      据报道,一年前,一起名人寄信侵犯隐私权的事件引起了持续关注。这源于北京中国国际贸易盛嘉拍卖有限公司于2013年6月22日在北京举办一场名为“亦收藏”—&m

    -----2019-12-25

    高仿字画的魅力在于物美价廉
    高仿字画的魅力在于物美价廉
      长期以来,高仿书画因其质优价廉而受到众多书画爱好者的关注。高仿的书法和绘画也是许多相互馈赠的首选。为什么高仿书法和绘画如此受欢迎?让我们一个一个来:  首先,高仿

    -----2019-12-21

    收藏书画要具备那两个方面的能力
    收藏书画要具备那两个方面的能力
      书画收藏是很有学问的。为了满足精华的需求,收藏者必须具备两种能力。  一是要有欣赏书画的能力。从古至今,这种能力都是一个成功的收藏家必备的素质。欣赏能力主要来自

    -----2019-12-19

    收藏沾有“官气”的书画应三思而后行
    收藏沾有“官气”的书画应三思而
      收藏书画的首选是名人的作品。这对每个收藏家来说都是一个明确的做法,有些人也理解名人效应。因此,当收集字画,他们特别注意的总统艺术学院,艺术协会、书法协会的主席,总

    -----2019-12-19

    一幅好的作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一幅好的作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什么样的工作是好工作?一般来说,一部好的作品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 工作必须有个性。如果你没有个性,你就不能谈论风格。如果你总是跟随别人,你将一事无成  不创

    -----2019-12-17

    中国传统书画步入老年期了吗?
    中国传统书画步入老年期了吗?
      之前甘肃书画院曾在兰州金城盆景公园举办了书画展。这次书画展展出了100幅书画作品。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有很多人在读书和画展,但是年轻人很少。基本上,老年人是来参观书

    -----2019-12-16

    一幅好画必须具备四方面条件
    一幅好画必须具备四方面条件
      一幅好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它才能真正存在于艺术史中。要做好一幅画,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我们需要具备四个条件。  首先,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必须有特殊的情感,表达特殊的情感

    -----2019-12-13

    别让书画艺术成为权力下的玩物
    别让书画艺术成为权力下的玩物
      古时候,提起名人书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文人墨客。这些有才华的书画名人大多是因其才华和作品而达到一定艺术水平的名人。如王羲之、汤伯虎的书画作品,因其艺术造诣之高,成为

    -----2019-12-11

    诗书画的结合能触动灵魂
    诗书画的结合能触动灵魂
      中国书法从象形到抽象,从实用到诗情画意,都具有当代艺术的特点,笔触和姿态成为书画家毕生的追求。这也是书法线条美的概括。它有一个连贯的氛围,拍下所有事物的图像,并移动它

    -----2019-12-10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