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万鸣:艺术为人民——鲁艺精神的当代传承
时间:2022-06-07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艺鹭被认为是中国革命文学和艺术的摇篮.它体现了抗战时期的时代风貌,也引领了时代风气。艺鹭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为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革命传统、文艺精神和文艺人才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8年艺鹭建党之初,致力于宣传抗战文艺,突出艺术为人民的思想,讲政治,重革命。从实践出发,为人民服务是艺鹭培养人才的大方向。鲁艺术家有着坚定的马列主义信仰,正确的人生观,也注重良好的个人修养。由于艺鹭精神代表了艺术为人民的文学方针,艺鹭的文学创作具有坚定的人民立场。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鲁艺术家磨炼了坚强的意志,培养了朴实的创作精神。他们的创作扎根于基层和人民。延安文艺座谈会后,鲁艺术家们终于领会了同志的讲话精神,把的文学创作从“小”带到了“大”并走向了人民。艺鹭创建于1938年,1945年离开延安。只有短短的八年时间,却聚集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的优秀文艺工作者。同时培养了一大批文艺骨干,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的精品力作,造就了一个时代的风尚。
由于艺鹭的精神和思想内涵寄托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其创作素材也植根于人民。艺鹭的艺术家们从人民生活中获得了切身体验,吸收了大量素材,获得了创作灵感,使艺鹭的创作在思想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丰富的面貌。艺鹭精神用艺术的形式记录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同时也赞美了人民,赞美了人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那个救亡图存的时代,鲁艺术家以其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艺术表现,为新中国的建立和新中国文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什么艺鹭精神延续至今,仍然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值得我们文艺工作者学习?究其原因,艺鹭的精神力量超越了时代,仍然与我国文艺发展的大方向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艺工作者应该忧国忧民。学习鲁艺术家精神,首先要讲政治,要知道我们的文艺是为谁服务的。正是因为艺鹭艺术家树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才创作出了一大批人们喜闻乐见的经典艺术作品,如《黄河大合唱》1《白毛女》103010。通过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在那个血与火的时代,人民艺术家与人民是紧密相连的。
新时期,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如何传承艺鹭精神?我认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即艺术为人民服务,文艺根植于人们的思想中,要有创新发展的思想。继承艺鹭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怀。同时,我们要深刻理解鲁艺术家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更重要的是理解他们的责任和担当。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鲁艺术家不仅有着爱国主义情怀,而且有着对民族艺术的自信,这就是新时期所强调的"文化自信"的语境。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鲁艺术家对民族艺术有着前瞻性的认识,如顾源、李群、等版画家在创作中对民间剪纸、民间版画的学习,戏剧系对民间秧歌进行改造形成的《抗战十大版画》、李焕之根据陕北民间曲调改编的《兄妹开荒》等一系列秧歌剧,使文艺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满足了人民的需要,也体现了我们共产党人的文艺思想这种对民族艺术的自信,也是一种正确的人生观。艺术家正是通过把握正确的人生观
回顾历史,艺鹭的八年真的很短,但他创作了大量中国文艺的经典作品,培养了一大批中国新文艺的骨干人才,真正影响了中国文艺的发展方向,艺鹭是中国革命文艺的摇篮;艺鹭精神是中国文艺的灯塔和信仰的灯塔,值得我们新时期的文艺工作者坚守和践行。
(作者是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