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青铜簠记录屈原的“屈”氏源流
时间:2022-06-04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提起端午节,人们首先会想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然而,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楚国的这位贵人,其实名叫“颜”。
2000多年前人们为什么称他为“屈原”?湖北省博物馆展出了一件特殊的青铜器,揭示了屈家族的起源。
端午节当天,在武汉的湖北省博物馆里,“楚国八百年”展厅正在展示楚国的历史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展厅内的“上下搜索”单元展示了一系列楚地出土简帛、漆画等图像,再现了楚领先的文学和神秘瑰丽的艺术,走廊尽头摆放的一件青铜器熠熠生辉,其铭文“印”在墙上,吸引游客驻足。
这件文物名为《楚曲子赤木书》,出土于湖北随州,年代约为春秋晚期。作为盛米和饭的容器,米可以倒置,因为它的盖子和形状是一样的。
特别的是,这件器物的器盖上有6行31字,记载着这件青铜器的主人是楚国一位名叫“赤木”的“屈”贵族。这件神器是专门为他的二女儿“黄娟”的婚姻铸造的工具,也就是嫁妆。
湖北省博物馆讲解员彭新北告诉观众,在先秦时期,姓和姓是分开的,男性贵族有姓有姓,但一般不称姓,一般用姓。与此相关,古代男人出名,有性格。他们出生时起了名字,成年后取了字。
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李告诉记者,春秋时期熊通之子被封于屈之地,其后人以屈为氏。那时候男的叫姓,女的叫姓。
李说,有了这件器物和碑文的帮助,屈的家世也就确定了。屈原,姓邱,屈氏,名平,本字元,既有何氏,又有何子。为了便于区分,后世的人们逐渐以施为氏。所以“士”与“子”的结合,就是“屈原”被称为“屈”的原因。
“如果屈原活在今天,我们应该叫他‘糜平’。姓氏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形态的变化。屈原和他的时代从被尊崇到被平等,但从他的称谓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的变迁和民族的延续。”彭新北说。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秦方告诉记者:“我们特意挑选并展示了一件与屈原年龄相近的青铜器,以证明相关历史。我们也希望观众能深刻感受楚人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