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之力·增量启动”郑州站策展人李辉武谈“存量与增量”
时间:2022-06-01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图片由国家艺术基金会管理中心提供
3月22日至4月10日,郑州美术馆作为首站,开启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美术成果展,分7个小单元展出了70位艺术家的71个选题。李,湖南省画院理论研究室主任,郑州站策展人。
李说艺术的未来走向一直备受关注。国家艺术基金会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这表明了艺术的未来方向,特别是对年轻一代来说。如果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艺术家对主流艺术精神“存量”的发扬光大,那么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成果就是“增量”,本次展览近几届作品邀请展可视为“增量起步”。
他介绍说,关于中国画时代性的讨论是学术界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中国画,时代的力量”单元展现了青年艺术家对时代的敏感。
第二单元《从现实主义出发的油画》的选题和风格非常多样,但这些丰富多样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3354《从现实主义出发》造型渊源。
版画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木刻版画,可谓中国革命的功勋画。所以第三单元呈现版画作品,重点是西域木刻版画,题为《版画西域回声》。
在第四单元《水彩画,寄爱三百年》中,水彩画作为较早的舶来品画种,与中国传统审美旨趣紧密结合,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和光彩。其主体的诗性特征显露无疑。俗话说“一画一诗一梦三百年”。
源远流长的书法和篆刻早已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主题。在选择参展作品时,要考虑主题的时间属性和本体的个人风格。尽管如此,展厅里的这组书法篆刻作品,总给人一种“交叉并置”的感觉。所以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书法、篆刻、穿越、并置”。
当代雕塑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装置艺术,反映出创作主体已经从对“主题与形态”的追求转变为对“空间与形式”的探索。在“雕塑空间形式”单元中,展出的雕塑散落在整个展厅的各个角落,参观者可以感受到这种转换带来的微妙差异,即主题化叙事与空间装置的结合。
第七个单元是增加“主题档案”作为展览内容。国家艺术基金会有严格的申请、创作和项目结题流程,在这个过程中留下了详细的档案资料。展览前,策展人与艺术家和组织者互动,收集创作档案,邀请展览设计师,并制作了一个以“项目档案”为元素的展厅装置,从而从一个国家艺术基金会资助的项目中暗示了展览的独特价值。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