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助力乡村在地文化复兴
时间:2022-05-31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苏西古村
乡土文化的复兴是20世纪以来中国智圣们不懈探索和奋斗的命题。在解决城乡矛盾、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重温历史经验,思考新时期农村乡土文化的复兴,具有全新的意义。鉴于长期积极参与中国乡村与社会生活转型实践的成功案例,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群、潘天寿纪念馆以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的力量”为切入点,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从业者、艺术评论家共话“乡土乡村文化的复兴”。
守住乡土文明的根系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高世明认为,乡土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在当代社会激进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保住乡土文明的根。所以不能简单地陷入城乡文化二元对立的陷阱。只有将农村问题和乡村建设实践纳入现代性的思维框架,并将其作为现代性和发展观的核心命题,才能形成中国本土的现代性议程和自主的发展道路。
他进一步解释说,要复兴农村,首先要了解农村。中国美术学院一直坚持因地制宜的办学理念。“以农村为学院,不是自上而下的艺术下乡、设计扶贫,也不是当代艺术界非常熟悉的所谓‘社会参与’,甚至也不仅仅是狭义的社会美育。它是艺术教育与当地社会相互成就的过程,需要我们身体前倾,重新唤醒大众的创造潜能。”高明说,“中国乡村文化的乡土保护意义重大,是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具体实践的支撑点,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密切相关。”
中国美术学院民间艺术研究所所长、著名教授吕品田说:“复兴乡村文化,必须掌握规律,尊重原有的社会生态环境。在强调团结和教化的同时,要尊重风俗习惯和人们长期以来的习惯,因为这些风俗习惯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因地制宜,通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建立起来的。”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连冕主张将美育纳入家庭培训,甚至纳入保姆阿姨的专业培训,让那些能帮助家庭恢复活力的人也能发展美育。“到现在为止,我认为宗教学者应该换成一个美学家的精神,家庭生活应该审美化。这为当前蓬勃发展的艺术村新浪潮提供了一个认识问题的新角度。”连冕说。
非遗活态传承与文创发展
“地方性”是指尊重自然生长在特定土地上的文化,尊重土地上的人、生命和意愿,注重激发村民的主体性和自觉性,而不是自上而下、由外而内的体验;复活的是千百年传承至今仍保持活力的乡村特色,而不是城市精英想象中的乡村。从熊佛西、郑锦等乡村建设先行者在当地的实践中可以看出,乡村建设和美育的实施并不是同化村民,让他们欣赏高雅的文化艺术,而是用他们喜欢的内容和形式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水平,进而反哺他们独特的文化。
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纪念馆馆长陈永义以现代民间绘画(农民画)为例,阐述了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态传承、文化创作发展的可能性的理解。“农民画虽然有政治因素,但作为新的遗产,它既记录和保存了传统文化,也展现了新农村和新面貌,比如带货直播等。并展现了通过专业训练无法达到的创作原始状态。作为本土艺术的一种形式,我们应该警惕它与今天的评奖和展览的疏离,保护它的本土基因和纯朴情怀,保护它的生命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系主任陈安莹指出:“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必然不同于以迪士尼乐园、横店电影城为代表的模式。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前者是本地的,后者是域外的。我们必须在小城镇和村庄的实践中探索一种新的文化旅游模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乡村文化游都是乡村文化复兴,比如空心村。村里有符合乡村文化振兴条件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和非遗传承人,比如云南贵州的一些村。”
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艺术乡建
“因为乡村建设涉及农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是社会力量动员和团队合作的结果。仅仅依靠个人、文化团队或者设计团队是远远不够的。”策展人、安徽大学副教授井座说。他把自己的一线工作经验总结为“三原则”“四制作”。三个原则:一是服务社区,立足社区;第二,地域印记。团队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当地展开的,带有当地的特殊印记;三十城
乡联结,往乡村导入城市资源,向城市输出乡村价值。“四个生产”:一是关系生产,社区内外的结构性关系的建立非常重要,它是其他三个生产能够进行的基础。二是空间生产,空间生产指的是创造具有当代文化交流功能的新的公共空间,通常是以改造旧的或废弃的建筑,并赋予它们新功能来实现。三是文化生产,就是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等跨学科人士,围绕当地民风民情而创造的各类作品或者研究成果。四是产品生产,利用本地物质条件和文化资源设计生产出可供销售的产品。在实际的操作中,产品生产难度最大。“中国的乡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政府作为主导力量。所以在中国做乡建工作,还要学会和政府沟通、协调,以保证一个项目的顺利落地和推进。从碧山到大南坡,我们就是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中,努力拥抱自己心中的乡建理想。通过引进独立设计师和品牌运营团队,以美学为引领,在美学实践、公共文化、儿童美育、建筑改造、民宿产业等方面全面发力,蹚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美学新路径和乡村振兴样本。” 左靖说。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