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眼中的中国与世界
时间:2022-05-31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幻梦(雕塑)120 60 240cm卓超斌
5月13日,国际青年交流大会在山东济南拉开帷幕。作为本次大会的组成部分之一,“青年眼中的中国与世界——国际青年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揭幕。
“国际青年艺术展”以“青年山东,共享未来”为理念,以“青年眼中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展览邀请了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波兰、印度等近20个国家的优秀青年艺术家和青年学生。展出50多件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和综合材料。
根据展览的主题“青年眼中的中国与世界”,参展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包括抽象提炼和具体展示。这些作品虽然表现形式多样,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题材的选择上有鲜明的特色,有一种普遍性和日常生活化的倾向。从个人兴趣到影响全世界的国际事件,年轻艺术家无所不包。对于观众而言,青年艺术家对生活对象的选择降低了观看难度,增加了欣赏乐趣。
走进山东美术馆A1展厅,最直观的印象就是作品画面中的民族差异。“不用看标签就大概能猜到这是哪个国家的作品。”“你看,真的是日本画家。”几位观众在日本展出艺术家的作品之前有过这样的对话。这种“猜测”式的欣赏,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展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当观众步入一个展览空间时,他们对展览有一定的审美期待。如果一个国际展览第一眼看上去千篇一律,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那么展览的价值还有待商榷。所以一个展览仅仅从画面上就能表现出以民族特色为主要特征的审美差异,展览本身已经成功了一半,这也是一个国际展览应该具备的特征。“青年眼中的中国与世界3354国际青年艺术展”做到了。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参展的青年艺术家对这句话也有自己的解读。他们乐于在作品中展示自己或同龄人的生活片段和习惯。“猫”和“摩托车”作为年轻人中突出的生活方式,自然成为艺术观察的对象。《女孩与猫有段故事》1《幻梦》两位青年艺术家王翊丹和卓超斌对生活场景的随意描绘,表现出对生活的贴近,并加以理想化,让观众感到安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强调,“青年是全社会最活跃、最有活力的力量”,而青年艺术家是创作力量中最活跃、最有活力的力量。他们如何看待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对于艺术创作的价值和审美取向尤为重要。幸运的是,在这次展览中,观众仍然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艺术家们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方向,生活仍然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是如此的个性,他们对艺术和人生的态度是如此的一致。这是这次展览中年轻艺术家的态度,也是国际青年的态度。虽然他们身上有很多标签,但是他们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他们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热爱它,并热衷于描绘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青年艺术家们用自己的方式自由描绘着“自信的中国”和“多彩的世界”。
这个国际青年艺术展特别好看。展览的可看性一方面来自于题材的广泛性和生活的选择;另一方面来自青年艺术家的艺术探索,在色彩的运用和表现形式上无拘无束。孙祺的纸本水墨作品《喻象暗香》用的是胭脂,王鹏的纸本工笔作品《刺金时代》用的是黄色,让传统的装饰色成为主导色,敢于尝试。
中国青年艺术家大胆探索国画艺术,而外国青年艺术家则尝试用中国水墨画。例如,捷克青年艺术家伊瑞的纸墨画《无题》。外国青年艺术家以中国水墨画的形式作画,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缩影。学习和运用艺术形式往往是“有意义”的。当观众在展厅里看到外国青年艺术家创作的水墨作品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艺术跨越国界和民族的能量和魅力。
展厅里有许多中国年轻艺术家的油画。中国艺术家采用油画,这在当今中国艺术界没什么特别的。而在山东美术馆举办的国际展厅中,当这些作品和外国艺术家的水墨画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展厅中时,这种对比展示可以开启很多思考和对话,使展览具有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深层意义。
回望百年前,徐悲鸿等一大批当时的青年艺术家漂洋过海,以提高国画为目标学习油画。今天,中国油画已经成为和国画一样重要的一个绘画门类。现在我们可以自信地用油画的形式自由地表达事物和情感。可以预见,中国青年艺术家可以发扬先辈求知探索的精神,孜孜追求,在国际艺术领域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传播中国本土艺术,创造又一部百年文明互鉴史。
还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波兰青年艺术家伊芙林娜科拉科夫斯卡曲风的《北京2022》。
冬奥会速滑》、拉脱维亚青年艺术家莉娜·邦达蕾尔的《斩获最佳成绩》两幅作品关注了刚刚过去的北京冬奥会。这种选择具有超越绘画和艺术的更深层面的文化意义。2022年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中国人民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这种精神传到了世界,并被青年艺术家所关注。尽管我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也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印证,“青年眼中的中国与世界——国际青年艺术展”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在疫情肆虐全球的当下,在山东举办这样的国际青年展览弥足珍贵。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正如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在国际青年交流大会开幕式上致辞所指出的那样:山东是孕育中华文明的肥沃土壤,也是孔子的故乡,孔子认为智慧、仁爱和勇气是人最宝贵的品质。千百年来,孔孟思想并未过时,我们还能够从其中汲取巨大的智慧。从这个层面看,“青年眼中的中国与世界——国际青年艺术展”不仅切题,更是青年艺术家以艺术的方式参与全球治理的一个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青年艺术家的艺术视野、艺术表现力、艺术责任感,正在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姿态,自在自为地展示自信的中国和多彩的世界,讲好一个又一个中国故事。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