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延安大道——中国美院和“延安文艺座谈会”
时间:2022-05-31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80周年。80年来,会议精神成为党的文艺事业的方向和纲领性指导文件。回顾80年来艰辛而辉煌的历程,1928年创办的中国美术学院培养了一大批进步青年学子奔赴延安,其中艾青、罗、等10余位与国美有着深厚渊源的文艺家聆听了80年前的历史盛况。他们以国美扎实的基本功,在延安创作了大量革命文艺新作品。80年来,国美及其校友、师生为自觉践行“讲话精神”而努力。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方增先、刘文喜、吴山明等杰出艺术家,他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讲话精神”指引下,创作了经典的艺术篇章。
渴望延安与宝塔山联手。
在抗战的烽火中,无数海内外进步青年和学生奔向一个共同的地方,西北的延安。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当时的中央书记处书记任说:“抗日战争以后,延安有四万多知识分子。“在这些年轻热情的知识分子中,活跃着一支独特的美术艺术家队伍。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创建于1938年4月,后更名为“鲁迅艺术学院”,简称“艺鹭”。这是我党第一所培养革命抗日文艺干部的艺术学院。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幽默地说,我们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朱司令的军队(手里拿着枪),另一支是陆司令的军队(有文化)。鲁艺术有四个系:音乐、舞蹈、美术和文学。1938年4月至1945年11月,中共五届共招收学生685人,其中美术系学生147人,负责从前线抗日壁画、版画到根据地领导人画像的各类美术创作。在这支艺术家队伍中,仅来自杭州国立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的就有几十人。他们是杭州国立艺术学院进步和革命的先进分子。
自1928年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成立以来,第一位共产党员是1929年入学的张条。他是李可染的研究生同学。考前和林风眠校长、林校长、张条谈了2个小时。欣赏张调在文学理论上的口才,决定把张调加到学校里。张条在他的家乡山东魏县深深地影响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现代花鸟画的革新者郭味蕖。在国立艺术学院,他的革命思想对学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校长林风眠不仅经常和他探讨艺术理论,在学生中也有很强的影响力。同学李可染说:张条知道的比我多,特别是革命理论和文学方面的书看的多。在林风眠校长等人的支持下,由国立艺专学生创办的西湖十八艺社,在张条的影响下成为进步的十八艺社,并得到鲁迅先生的大力支持,为十八艺社展览撰写《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并亲自参观展览。在张条、左联运动等革命家的感召和教育下,涌现出了彭霞烈士和胡一川、陆鸿基等一批进步青年,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也从建校之初就孕育了红色基因。这些进步青年向往革命圣地延安。不仅是鲁迅和左联的影响,而且早期的地下党组织对杭州艺术学院的进步思潮给予了强有力的领导。1930年,在共产党员李友邦的领导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建立了第一个共青团组织。1938年,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民先)组织席卷全国,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也成立了民先。到1940年,一群共产党学生建立了艺术学院的第一个党支部。杭州国立艺术学院的进步青年
在1942年5月三次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现场报道中,至少有12位在场的艺术家是与杭州国立艺专独家关联的。现在通过历史考证和考证,前后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有近150人,其中文艺界人士约112人,其中仅与国美有关的艺术家就有12人:艾青、张炜、李群、罗、胡一川、王曼硕、蒋丰、钟敬之、李。
这12个国画专业(1931级)实力雄厚。油画专业有(1933级)、罗(1936级)、胡一川(1929级)、(1936级,预科)。雕塑专业是胡璋(1928级)和艾青(1928级)。李(1930)是国美(杭州民族艺术学院学生),主修音乐。钟敬之1928年考入国美雕塑系,但因无钱交学费而回上海就读中国劳动大学。王曼硕和蒋峰是国美的老师。1938年2月,王曼硕随国立北平艺专南迁沅陵,与杭州国立艺专合并后,同年6月离开国立艺专。1930年,江枫加入上海美术学院“十八艺社”。1949年,他和刘开渠一起接管了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并任党委书记、副校长。最有意思的是杨军。三年前,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时22岁的与罗结婚。拍照前,站在第四排左起第八个座位,罗在前一排第三排左起第十个座位。该照相了,杨军突然转过身去找一个更合适的座位。结果她还没找到新的就离开了原来的位置,摄影师拍完了照片。因此,在拥挤的合影中,人们只能看到杨军在第四排留下了一个显眼的缺口,左8(观众席窗户前)。这个遗憾让杨军念叨了一辈子。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