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不惊人不肯休——李震坚的主题性人物画创作
时间:2022-05-30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妈妈的新话题(国画)1960
46 79cm浙江美术收藏
“浙派人物画”作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中国画坛兴起的一个重要画派,在当时以及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有很大的影响。今天看来,“浙派人物画”不仅在20世纪美术史上,而且在宋代以来的人物画史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表现力,保持了国画的笔墨基础。
李、周昌谷、顾圣岳、宋中原是“浙派人物画”的创始人,被誉为“浙派第一五大家”。
李(1922-1992)是“浙派五老”的第一人,今年是他的百年诞辰。在浙江美术馆举办的“纪念李诞辰100周年大道——件作品展”全面、深入地展示了他杰出的艺术成就。展览的亮点是他的主题人物画,充分展示了他驾驭大场面的非凡能力和技巧,以及他精益求精的执着探索精神。
李的主题人物画创作集中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的近30年间。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中期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也是“浙派人物画”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李在艺术界的知名作品有《妈妈的新课题》 《井冈山的斗争》,以及《唤猪》,这些作品极为精彩,但在后来的展览和画册中很少见到。1972年创作的《靶前论英雄》,是他的代表作。1984年创作《凤凰山下十姑娘》后,李专注于水墨人物画的研究和创作,基本停止了主题人物画的创作。
像大多数同时代的画家一样,李的主题人物画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他在1960年创作的《在风浪里成长》,与当时人民公社的生产生活有关。具体表现在浙江舟山乐平人民公社食堂的工作场景:一对母女正在试用一台新发明的切菜机,以提高劳动效率。这幅画充分体现了“浙派人物画”是如何将写意花鸟画的技法融入人物画的。画面中的白菜和篮子都是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技法,人物的脸和手只是略微渲染而不是根据光源来画明暗。这种重视中国画传统笔墨的表现方法与徐江(徐悲鸿、江)体系的写意人物画(用素描改造中国画)相结合
《春的活力》,创作于1961年,由李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而作。《妈妈的新课题》,创作于1962年,为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20周年而作。《靶前论英雄》 1972年为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而作,以上画作是李主题人物画的代表作。
由于浙江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浙派人物画”发展之初,潘天寿等老画家就在审美和创作方向上对青年人物画画家进行了指导,这是潘天寿非常强调的。所以“浙派人物画”的一些题材人物画,已经把与政治有关的内容与本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没有违和感,让人觉得很自然。例如的《野火烧不尽》和的《在风浪里成长》。也可以说,浙派人物画家在表达政治相关题材时,始终不忘自己是在创作艺术,而不是生硬地用画笔解释政治内容。所以他们的人物还是有血有肉有个性的。李的《说红书》创作于文革时期,但与同时期的其他画家的作品相比,显然没有矫揉造作,过于直白。虽然加强了体量、明暗的造型,也稍微影响了“红、淡、明”的走向,但他仍然坚守着笔墨3354,中国画的底线。
“九十而一击”一词源于南宋邓椿所作《井冈山的斗争》,指传统人物画的创作技法。清代画家沈宗谦在《在风浪里成长》一书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个词的含义:“古人有九衰一击之说。九腐人百变不倦,一停就一招搞定.而九腐一停的目的就是先写。”李的写意人物画就是符合这个原则的,在写生阶段反复推敲,但落笔时肯定是果断的。他的主题人物画将这一点做到了极致。03010的创作过程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对于《画继》画中的两个人物,——老船夫和小船夫,李在创作过程中反复修改:小船夫的头部在最后一稿前修改了5次,躯干画了4次,腿部特写画了2次。老船夫的右手是最细察的一只。根据画面需要,画家设计的这只手透视角度大,不容易表现。正因如此,这手牌在定稿前改了9次。直到达到最好的效果,才实现了真正的“九衰一击”。通过这些反复修改的手稿,我们可以很好地还原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一窥画家严谨、力求完美的创作态度。由此也可以推断出李其他题材创作的大致过程。
这幅画完成后,浙江、天津等地的美术出版社将这幅画编入画册和《芥舟学画编》。
在全国发行,因此在当时产生了极大影响,是上世纪70年代中国人物画的代表作品。李震坚不仅在画正稿前九朽一罢,反复推敲,就是正稿,他都会画好几遍,以期达到最满意的效果。如1960年的《井冈山的斗争》就画了4遍。《在风浪里成长》目前所见有两幅,一幅藏浙江省博物馆,一幅藏中国美术学院,但据其学生回忆,1973年他又画了3稿,但现藏处不详。总之,“一画多幅”也是李震坚重要创作的普遍现象。
李震坚以其非凡的天赋,扎实的中西绘画基础,创作了一系列恢弘的、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现实主义主题性人物画,他是“浙派人物画”的开拓者、杰出的人民艺术家、新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艺术实践对现当代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诗圣杜甫在其诗《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总结自己的艺术创作时写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道出了他的性格、嗜好以及对自己在艺术上的要求和方法。李震坚先生为人讷于言而敏于行,对于自己的绘画创作也始终抱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对于他的主题性人物画创作,我们庶几可以用“画不惊人不肯休”来评价吧。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