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考古专家计划还原三星堆祭祀活动
时间:2022-05-30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5月28日,“三星堆与古蜀文明高端论坛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开题报告会”在成都举行。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三星堆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首席专家、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透露,他们将利用各种科技手段,还原3000多年前发生在三星堆的祭祀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复制、焚烧6号坑木盒、3D打印重塑铜钟、象牙上雕刻实验等。
感觉破碎机和模仿填充
李透露,三星堆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出土的大量破碎器物,似乎显示出一定的规律。"例如,一种类型的文物特别受损,而另一些则没有如此受损."这其中是否隐藏了当时古蜀人的一些祭祀仪式规则,值得研究。
此外,坑内填土的堆积形式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那么多的物件最初是如何被掩埋的?为此,他们计划进行一项特殊的挖坑实验:在三星堆祭祀坑考古棚外,再挖一个同样大小的坑。“看需要多少人和多少时间。挖好后,他们会测试器皿埋在哪个方向,象牙是怎么扔进去的,填充物是怎么堆的等等。
木箱之谜,燃烧实验
更有力的复制研究是燃烧实验3354。三星堆祭祀坑中的大量文物被烧毁。考古学家想知道:这些文物主要是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焚烧,还是像篝火晚会一样的露天焚烧?
尤其是六号坑出土的神秘木盒,里面装着保存完好的朱砂,一直以来都充满了疑点。“如果是在一个祭祀坑里烧的,但我们在箱子下面没有发现灰烬堆;如果是在坑外烧,然后再放进去,那么那个时候箱子已经碳化了。这么重的一大块怎么能完全放进去?”李超说。
为此,项目组计划用相同的木材,按照相同的结构和尺寸,复制多个木箱,然后在上面涂上朱砂,再进行烧制。
复制铜钟,模拟精雕细刻
李在报告中还提到:三星堆祭祀坑出土了大量的铜钟和铜锣。前者是不同的大小和形状;后者小巧玲珑,但似乎没有很多武器的杀伤力。
他们还想重现这些青铜器,然后仔细研究它们都是如何使用的:比如当时的钟是单独出现的还是一起佩戴的?它们听起来怎么样?音色怎么样?“我们不能拿出泥土文物来做这些实验,但是我们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结合翻模技术,1: 1雕刻这些铜钟。”李超说。
此外,还有象牙雕刻实验3354。他们在许多象牙制品上发现了非常精美的装饰。“有些线的直径只有30 ~ 50微米。古人当年用的是什么工具和技术?”李说:“我们可以尝试各种工具,如石头,竹子和金属,看看哪一种更接近古人可能使用的材料。”你想雕刻什么材料?当然,真象牙是不行的。“也是为了找到尽可能接近的东西,比如精致的骨骼材料。”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