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有意萦萝梦 水墨留痕画里真———走近画家杨明义先生
时间:2022-05-29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文/赵靖宇
世界上有一种优雅,是你用袖子拂去的尘埃,你把苦涩和甜蜜的点滴折叠起来,做了一辈子悠扬的浮萍;世界上有一种安全感,是你轻轻来写的瞬间,山调静谧无声,一路青石巷,世界永存;世界上有一种思念,是你没有任何消息就匆匆赶回家,带走了那场美丽的春雨,一张红纸,一本风雨书;世界上,有一种缘分,你凝视就不想错过。当你对芬芳陌生,红尘落尽,倾城之会变得刻骨铭心。你不问落花是否多情,你只想花多花少雨。团聚期快到了..
杨明毅先生和赵靖宇先生笑了又笑。
关于尹春月,在陈丹青先生的推荐下,我得以从中国美术馆漫步到杨明毅先生,走进他的桃花园——号“白色居所”。诚然,在前往“白宫”的路上,我的脑海里充满了杨明毅先生极具江南韵味的画作,那梦幻般的诗意和人间烟火瞬间激起了我深深的乡愁。
杨明毅先生和赵靖宇先生分享了优秀作品。
江南水乡始于春秋,盛于六朝,但直到南宋才走向成熟。然而,在几千年的文人山水画发展中,并没有出现水乡的艺术表现。杨明毅先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在中国水墨画领域苦心探索艺术的意义,到了70年代,在绘画工具和江南水乡之间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代表作品《水乡节日》)中国南方,水网密布,石桥相连。在天湖深处,苗苗白燕撩起一层暖湿的衣裳,古水乡浮在黑瓦白墙的烟柳中。水乡色彩素淡,黑白分明,四季滚动。在我看来,阳明起义先生的画最能展现江南之美。从他早期风格独特的版画作品到后来的水墨作品,无一例外都隐藏着内心的情感。我甚至觉得这种感情绝对是诗意的。杨明毅先生在苏州出生和长大。他的水墨山水以水乡为主,水部石桥、联排别墅顾乡在画面中闪烁。岁月在这里默默流淌,我在波涛中思索。
杨明毅先生赠送了赵靖宇先生的绘画作品集。
上世纪80年代,杨明毅先生漂洋过海,开始了自己的艺术寻梦之旅。可想而知,他在国外的艺术状态一般是一种闲适的状态。当然,这种看似‘悠闲’的状态,必然会包裹着痛苦、彷徨、忧郁、愤怒和爱恨情仇,但我依然相信,在杨明毅先生的内心深处,有着深深的理想和信念,他生命深处的艺术情怀始终不渝。正是有了这种理想信念和艺术情怀,杨明毅先生才能够迈着坚实的步伐。纵观杨明毅先生回国后的一批优秀水墨画作品,如《小巷春色》、《临水人家》、周庄系列等,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精神世界的愉悦与自由。读杨明毅先生的作品《河上新雨后》,《我的家乡》,《水乡处处是吾家》,《日出之城》等。我再次感到高兴,并强烈感受到杨明毅精神中的浪漫甚至温暖。或许,这是一种“一切都被云卷走了”之后的平静与安宁,或许也算是杨明毅先生心境的真实表达吧。在杨明毅先生的笔下,水乡的宁静也似乎变得更淡了,这里过去与现在交织,江南水乡的古韵新歌在杨明毅先生的水墨世界里唱响、繁盛.......
5/upload/22-05-29/1653795977_mfile_6292ec8946bf3.jpeg" /> 杨明义先生和赵景宇先生探讨交流艺术
毋庸置疑的是,杨明义先生在经历过了经年的艰困琢磨后取得了艺术上的巨大成功,诗雨江南在滋养了杨明义先生的君人品格的同时,与其交游笃深的一众艺术前辈大家也是无量加持了杨明义先生的艺术修养和修为;如今,杨明义先生虽年逾八秩依然风神奕奕地穿梭在古朴而又现代,亘古且又绵长的水墨江南策杖前行,(代表作品《水乡月出》),他以诗心入画,以诗情作画,不仅营造并建构起了如诗如梦的画境,更是铸就起了艺术和人生的大境界!
杨明义先生和赵景宇先生畅谈艺术人生
丹青有意萦萝梦,水墨留痕画里真。徜徉在杨明义先生的艺术世界里,那不仅是一种梦境的憧憬,更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杨明义先生把自己对艺术的那份真情真义已然融入到了他所心爱的水墨丹青之中,他以独创性的水墨笔法和独特的水乡题材,创造性地表现出了江南水乡的情韵特质,在中国现代美术进程中独树一帜,确乎是一位成就斐然的艺术大家!
走进“白居”,走近杨明义先生的艺术世界,游目骋怀,已“误入藕花深处”,无意间,竟然惊起一滩鸥鹭来。
壬寅夏月于京华
《月光》 30cmx37.5cm 1967年
《水乡节日》 62cmx119cm 1978年
《江南晨雾》 57.5cmx58cm 1982年
《小巷春色》 68cmx46cm 2000年
《周庄人家》 48cmx51cm 2000年
《古桥明月》 140cmx130cm 2001年
《河上新雨后》 134cmx146cm 2004年
《忆江南》 69.5cmx68cm 2006年
《我的家乡》 45.5cmx90cm 2009年
《水乡处处是吾家》 123cmx134cm 2010年
《今日苏州•人间天堂》 145cmx120cm 2019年
《日出之城》 280cmx500cm 2021年
《水乡月出》 500cmx118cm 2021年
杨明义先生艺术简历
杨明义,1943年出生于江苏苏州,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1981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1987年赴美留学毕业于美国纽约青年艺术学生同盟,1999年回国,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副院长,海华归画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苏州大学客座教授,李可染画院研究员,对外经贸大学奢侈品研究中心高级顾问。作为苏州水印木刻领军人物,继承前辈传统,开创了吴门绘画的现代新生面,创造了水墨水乡画的新体式,其意义已远远超越了江南景物的本身,具有留住乡愁和传承人文的重要属性,深得国内外艺术界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影响巨大,被评论界誉为“发现周庄第一人”。吴冠中称之为“创新派中国画家”,黄永玉称赞他为“在森林里发现金鹿的人”。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亚美欧各地举办画展40余次,作品被收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伦敦大英帝国博物馆、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
出版有《心帆飞扬•杨明义的江河湖海》《大义》《苏州渔歌》《杨明义画扇》《四季》《家乡梦境》《杨明义写生作品集》《水墨水乡》《近日楼散记》《近日楼散记彩色版》《水墨之旅》《杨明义画周庄》等著作和画册40余种。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