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民间文艺的时代性与人民性
时间:2022-05-28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贵州省榕江县塔石乡乌鸡庙村村民在制作蜡画。位于雷公山深处的乌鸡苗寨,是黔东南州苗族蜡染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苗族刺绣、苗族蜡染、苗族鸟服等民间技艺被列入国家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当地积极挖掘苗族刺绣、蜡染等“非遗”技艺,带动村民从事苗族传统刺绣、蜡染的生产和出口,实现“非遗”传承与市场的对接,走出了一条传统“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新华社,宋朝晖摄
坚持民间文艺的时代性与人民性——纪念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表80周年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出版了。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关键阶段,分析和阐述了我国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怎样服务”的根本问题,明确提出文艺必须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要围绕工农兵生活进行文艺创作,深入分析和阐述党的文艺与相关工作的关系,以及文艺的评价标准,不仅对当时文艺界的整风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革命文艺成为支援抗日战争的精神食粮, 而且奠定了党的文艺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基础,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政策的基本走向。
在民间文艺方面,《讲话》阐释了人民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带着感情去分析民歌、民间故事等“萌芽的文艺”,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事物,包括“到群众中去”,“到工人中去, “一切文艺原始材料只能进入创作过程”的方法分析,也是对民间文艺的生活基础、人民主体、重要意义和创作研究方法的阐释和部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正如1942年《讲话》出版后,艺鹭师生深入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许多文艺工作者参加了根据地的抗敌斗争和生产劳动,积极以民间文艺的形式反映时代生活,有力地发挥了文学鼓励、宣传、团结和凝聚的实际作用。创作民歌、评书掀起热潮,用人民群众熟悉的地方语言和曲调宣传革命政策和精神,起到了振奋精神的积极作用。秧歌剧和延安秧歌反映拥军、参军、开荒生产等时事。工农兵共同参与创作和演出,促进了团结和凝聚。延安还有新的剪纸、年画、新的皮影戏,用民间艺术语言表现革命的生产生活,受到群众的认可和喜爱。可以说,中国现代文艺进一步实现了艺术的民族化和大众化,民间文艺融入和服务于民族解放和发展,谱写了绚丽多彩的篇章。
重温《讲话》精神,再一次深刻体会到“文章与时代相结合,诗词与物相结合”的文艺时代性。3354在民族解放斗争的战火中,文艺就是要“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和消灭敌人、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对敌的强大武器”,在支持抗战、凝聚人心、团结力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党的文艺路线从目标到方法的“以人为本”的内涵。3354文艺应该
我国民间文艺的发展应坚持社会主义文艺以人为本的立场、宗旨和方法,在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过程中,在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实现其意义和价值。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从救亡图存的历史时刻,进入了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国家建设的任务和社会发展的主题与时俱进,民间文艺也有时代命题和社会使命。正如80年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导文艺实践一样,民间文艺在革命事业发展中起到了团结群众、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积极作用。今天,在新的时代征程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扎根于时代生活,继续深入探索和实践。包括在现代化进程中,加强优秀民间文艺传统的传承和传播,发掘和弘扬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不断凝聚民族复兴发展的文化精神力量;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充分发挥民间文艺在维系乡愁记忆、助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文化创富等方面的深层作用;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民间文艺将发挥“文化IP”的作用,为产业发展赋能,形成民间工艺美术、民间艺术、旅游、文创乃至工业设计制造的联动和叠加效应;在文化建设、教育和民生的发展中,民间文艺将以喜庆歌曲、乡土场景、民族史诗、儿童歌谣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存在。从而增加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传承生活文脉,服务人民,努力履行民间文艺的社会使命。
80年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吹响了文艺适应时代需要、为人民服务的号角,指引着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方向,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复习和不断学习,就要深刻理解文艺发展的目标和方法,在时代发展中坚守人民立场,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培根的铸魂,用心用情,努力“写不尽的人民史诗”。
n="right">(作者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