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知白:道法自然 云山清远
时间:2022-05-27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刘泼墨山水,由刘维扬先生捐赠,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孤峰之巅,道法自然,云山清。刘的艺术成就成为专家学者争论的焦点。5月24日上午,在浙江大学125周年校庆之际,刘作品捐赠仪式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举行。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叶民、第十届杭州CPPCC主席叶明出席活动并致辞。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楼和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国建设银行原副行长、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原副院长刘健、浙江大学艺术考古学院党委书记方志伟、浙江大学艺术考古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马景地、浙江大学艺术考古学院教授、美术学院院长迟长青、刘的学生、杭师大美术学院教授孔云、刘先生的弟子。捐赠人刘维扬是刘白质先生的第十一个儿子。因工作原因,他委托国际文化推广人、加拿大收藏家协会主席周跃平先生宣读了一篇充满感情的演讲稿。捐赠仪式由浙江大学发展联络处副主任、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丁海中主持。
东方国际文化论坛组委会与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云山情缘-刘艺术博览会精彩纷呈。近30位专家嘉宾出席品鉴会,与会者各抒己见。他们对这位逝世18年的贵州画家的作品进行了广泛的评论,从不同的侧面对刘先生的艺术追求和学术成就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价和赞赏。
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东方国际文化论坛组委会主任楼认为,刘先生经历过坎坷,生活贫困,生活在西南一隅,大山里,但这一切并没有束缚他的艺术格局,扼杀他的创造力。真的可以用“穷壮不倒天,老壮不倒地,宁动白头”来形容。甚至可以说,是特殊的经历和困境成就了刘先生的艺术。纵观中外艺术和文学的历史,这样的案例其实很多。刘先生早年考入苏州美术学院,接受过正规的高等美术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以临摹古画为业,以古为徒,能够深化传统,磨练笔墨,但受时代风气冲击较小。贵州山区的生活使他有机会亲近自然,向自然学习,这成为他后来艺术创新的重要前提。晚年开始了真正的创作,突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泼墨加写意,酣畅淋漓的画风,表现了于波精神,有理想之光!
中国文学评论家协会理事、杭州市文学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杨玉泉担任品鉴会学术主席。他认为,刘是当代贵州乃至中国绘画史上一位用精神和生命作画的伟大画家。他视名利为浮云,远离“主流画坛”,坚守一种艺术的自由品格和独立思想。他的艺术作品是他艺术生活的交响乐!暮光之城改革是他艺术生涯中留给后人的最后一首“绝唱”!顾名思义,他知白守黑,学旧创新,以我法画自己的山水,真正做到了“我手画我心”,“白云自有白云”,最终形成了自己超脱他人,回归绘画的“刘山水”模样。他的《泼墨山水》是学界最为称道的,也是他早年最精彩动人的篇章。与齐白石的《改革的衰微岁月》相比,他的《晚年改革》似乎更有创新意义和学术价值。这也引起了学术界和艺术界的一片“惊叹”!白先生生前死后,受到著名红学学者、书画家,著名艺术评论家郎、梅默生等人的高度赞扬,说他“泼墨山水,已入化境!”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艺术成就会被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所重视和珍惜。
据了解,周跃平是此次活动的红娘,促成了此次艺术盛会。他说刘是一个站在孤独高峰顶端的艺术家。他用燃烧的生命追求明亮纯粹的精神影像艺术,唤醒灵魂的曙光,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有识之士关注和追求。他对山、河、云的独特创造,构建了一个诗意的宇宙。品味刘先生的作品,不仅让我们的心在白云中徜徉,更让我们像荷花一样,送至惠风和,引导更多的人去创造诗意的审美人生。
出席品酒会的嘉宾有、刘健、楼、方志伟、周跃平、马景地、迟长青、孔云、安朝刚、吴强。收藏家应忠良、胡德林、胡关淼等嘉宾应邀参与互动。出席品鉴会的还有浙江大学发展联络处、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浙江大学图书馆等单位的代表。这是一个高品位的艺术收藏和研讨会,给你带来夏梦季节的清风。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