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表现功能、审美价值与文化体现
时间:2022-05-13 来源: 作者:华纳艺术网  点击次数: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色彩丰富,体现了中华民族旺盛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价值。经过几千年的历史传承,民间艺术的色彩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和审美观念的延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中国民间艺术的创作形式主要包括各种民间剪纸、雕刻、壁画等。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的,表现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反映人们对美的追求。色彩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特征,表达了人们的情感价值取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表现功能
中国民间艺术的色彩表现满足了各个时期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民间艺术善于以强烈的明暗对比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从而不断提高大众的情感享受。中国民间艺术色彩的表现功能主要体现在:
第一,象征功能。顾名思义,符号的意义就是用颜色来表达或代表某种东西。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色彩具有很强的象征性,中国最典型的色彩象征叫做“五色观”,即五种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情感价值。“五色”主要包括红、白、蓝、黑、黄,可以分别对应“五行”和五个方位。这五种颜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独特的智慧。此外,民间还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红、绿、绿,发大财”。这句民间俗语可以说代表了民间艺术色彩的基本特征,尤其是“发大财”。也表达了大众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展现了民众独特的审美观念。
第二,装饰功能。色彩最基本的作用是装饰,尤其是剪纸、年画、雕塑等。在传统民间艺术中,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装饰效果。在这些不同的颜色中,又分为单色装饰和多色装饰。就单色装饰而言,众所周知,人类在认识色彩之初就是从单色开始的,单色中记忆和识别色彩最强的就是黑白。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出生后很长一段时间眼中的世界都是由单色构成的,具体来说就是“黑白世界”。随着宝宝生理功能的成熟,逐渐开始识别其他颜色。最初使用民间艺术色彩时,也是从单色开始的。比如夏朝是黑的,商朝是白的,周朝是红的。每个朝代都选择一种颜色作为代表。就剪纸、年画、雕塑的装饰而言,单色装饰能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简单直白,红色是温暖的,粉色是可爱的,黑色是神秘的,这些都表现出强烈的文化特征,增强了装饰效果,进一步强化了大众的视觉感知,产生了价值和视觉的双重影响。在传统“五色”的基础上,中国发展了更多的颜色,使它们在色调上有很大的跨度。如民间色彩中的“红配绿,明黄配深紫”,这样俗而雅的配置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视觉感受,具有很大的装饰效果。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审美价值
中国民间艺术的色彩具有类型学的审美特征,代表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观。这种审美观长期以来不断丰富和补充,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
一是地域性,体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民间艺术色彩来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并最终应用于民间。民间艺术家的思想认知影响着民间艺术色彩的应用。不同地区不同的人对颜色的感知是不同的。因此,民间艺术的色彩具有强烈的地方和地域特征,反映了不同地区人们不同的审美理想。这种鲜明的色彩表达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能以更直观、更明显的艺术色彩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各地不同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文化发展也塑造了当地人民独特的民族文化性格,对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是体现了中国民间艺术色彩发展的群体性和继承性特征,民间艺术色彩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个体,也取决于群体对色彩的追求。比如具有传统特色的剪纸、雕塑、壁画等艺术表现形式,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只有通过群众一代代的传承,才固定下来形成传统。因此,民间艺术的色彩发展具有一定的群体特征。
第三,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并存。艺术来源于生活,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色彩是在人们生产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民间艺术作品大多是由廉价的棉麻、金属等物品制成,首先考虑的是这些物品的实用价值。直到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这些实用的艺术作品才开始表现出艺术性和审美性。因此,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色彩在一开始就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但只有在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才兼具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
第四,对现代设计影响很大。随着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众逐渐认识到民间艺术的重要性,即包含普通劳动者精神价值追求,更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特征的民间艺术,特别是传统民间艺术色彩习惯。同时,民间艺术色彩的象征意义可以进一步影响现代艺术设计,启发现代设计艺术家设计出更多色彩独特、形式多样的艺术作品。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文化体现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色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色彩设置过程中蕴含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意识。民间艺术在选色过程中追求“五彩缤纷的展示”。具体来说,黑色是一种神秘的颜色。在《易经》中,黑色被认为是天空的颜色。在传统意义上,黑色基本上没有褒贬之意。白色是比较纯粹和朴素的,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有不同的含义。一般来说,人们把白色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在传统的葬礼活动中,亲戚朋友都穿白色的衣服来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在中国传统戏剧中
中,白色脸谱更多体现了贬义的色彩,代表着奸诈狡猾。黄色代表大地,象征着权力和高贵,在封建社会中,一般只有皇帝或者贵族才能身着黄色系服饰。赤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红色,较为艳丽,一般来说在传统节日如春节、除夕时会更多地使用赤色来表达喜庆。青色主要代表东方,象征着春天、旺盛的生命力,我国古代器具着色往往使用青色。总之,从这“五色”的象征中就能看出来,色彩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内蕴和象征价值。 汉代,董仲舒将这“五色”与阴阳“五行”学说进行一一对应并解释说明,进而赋予传统“五色”在“五行”中相生相克的关系。具体来说,“五色”中的青、赤、黄、白、黑分别对应“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代表“五时”中的春、夏、季夏、秋、冬,象征着“五方”中的东、南、中、西、北,体现了“五兽”中的苍龙、朱雀、黄龙、白虎和玄武。不同的对应关系体现出民众对于不同色彩等差异性的价值追求,在这之后,民间美术元素中的艺术色彩元素在运用时具备了更多可与不可的道理,这使得艺术色彩在色相上具有较大的跨度,色彩运用上对比强烈。正是由于传统民间美术色彩同民众的思想文化观念相联系,拓展了其内在价值,因此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表现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告诉我们,民间美术色彩的选择并不是单纯的视觉感知,更多的是艺术创作者主观的表达。总之,我们要深刻理解民间美术色彩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并将其进一步运用到现代设计当中,从而不断促进现代美术设计的发展繁荣。
(作者系江苏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艺术旅游系高级讲师)
本文来自华纳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